[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座椅后背的消音面板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66244.2 | 申请日: | 2013-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397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2 |
发明(设计)人: | 祁维村;张龙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双林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44 | 分类号: | B60N2/44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孙春玲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座椅 后背 消音 面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车身部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座椅后背的消音面板。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的普及及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汽车的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汽车噪音是影响人们乘坐舒适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汽车背椅在汽车行驶过程及人体压迫、移动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噪音,如何消除这种噪音一直是一个难题,然而由于与整车噪音相比,人们往往忽视这种噪音,这个问题也一直没有得到重视,但是座椅产生的噪音会使人们对座椅的质量产生极大的质疑。作为汽车乘坐舒适性的重要评价指标,汽车噪音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生产厂家的设计水平及工艺水平。因此,控制汽车座椅既是客户满意提升的要求,也是汽车设计制造者对自身工艺、产品质量提高的追求。
座椅噪音的来源:汽车行驶中震动使得面板与座椅后背架摩擦产生;人体倚靠在座椅上移动和压迫时面板与座椅后背架挤压产生。由于座椅面板的支撑作用和安全性考虑,通常使用薄钢板材质,薄钢板通过冲压一次成型,虽然薄钢板具有较强的强度和韧性,但是人们后背挤压时还是会产生一定形变,导致与座椅后背架挤压产生噪音,另外,在汽车行驶过程中薄钢板更易与座椅后背架产生共振噪音。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座椅后背的消音面板,该面板固定在汽车座椅的后背架上,可有效防止座椅噪音的产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座椅后背的消音面板,其中,包括顶部带有安装孔的面板和消音隔层,面板下部的边缘设置有卡槽,面板底部设置有椭圆形的凸台,凸台与座椅后背架上的卡槽相配合,安装孔与买面包通过螺母连接。
进一步,所述消音隔层为消音棉、发泡胶和丁基橡胶中的一种。
进一步,所述消音隔层可设置5-7个。
进一步,所述消音隔层的厚度为5-20mm。
进一步,所述面板与座椅后背架的距离小于消音隔层的厚度。
进一步,所述消音隔层与面板的连接的方式为粘贴。
进一步,所述板顶部的安装孔个数为3个。
进一步,所述面板为薄钢板。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了消音面板,在不改变原有设计结构和不增加汽车载重的情况下,可以有效的消除汽车座椅背的噪音,该面板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消音效果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用于座椅后背的消音面板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用于座椅后背的消音面板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面板与座椅后背架通过安装孔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面板; 2、安装孔; 3、消音隔层;
4、卡槽; 5、凸台; 6、螺母;
7、座椅后背架; 8、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一种用于座椅后背的消音面板,如图1所示,包括顶部带有安装孔2的面板1和消音隔层3,面板1下部设置了卡槽4和椭圆形的凸台5,面板1是用薄钢板冲压而成,消音隔层3为消音棉,消音隔层3可设置5个,消音隔层3的厚度为5mm,面板1与座椅后背架7的距离小于消音隔层3的厚度,消音隔层3与面板1的连接的方式为粘贴。面板1顶部的安装孔2的个数为3个。
本实例的工作过程:如图3所示,首先将面板1与座椅后背架7卡合在一起,安装孔2对准座椅后背架7的安装槽8,用螺母6将面板1拧紧固定在座椅后背架7,由于面板1与座椅后背架7的距离小于消音隔层3的厚度,面板1拧紧后会将消音隔层3紧紧挤压在座椅后背架7上,可以有效的消除因为汽车振动或人体倚靠压迫产生的各种噪音。
实施例二
一种用于座椅后背的消音面板,如图2所示,包括顶部带有安装孔2的面板1和消音隔层3,面板1下部设置了卡槽4和椭圆形的凸台5,面板1是用薄钢板冲压而成,消音隔层3为消音棉,消音隔层3可设置7个,消音隔层3的厚度为20mm,面板1与座椅后背架7的距离小于消音隔层3的厚度,消音隔层3与面板1的连接的方式为粘贴。面板1顶部的安装孔2的个数为3个。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与第一个实施例相同。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双林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双林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662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在全景式监控影像上的车辆停车引导方法
- 下一篇:一种翻折自锁的汽车座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