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2-氯甲基-4-甲氧基-3,5-二甲基吡啶盐酸盐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66389.2 | 申请日: | 2013-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323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程杰兵;谢步云;倪浩;陈海南;黄美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新三和医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213/68 | 分类号: | C07D213/68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韩介梅 |
地址: | 312369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甲基 甲氧基 二甲基吡啶 盐酸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质子泵抑制剂关键中间体2-氯甲基-4-甲氧基-3,5-二甲基吡啶盐酸盐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氯甲基-4-甲氧基-3,5-二甲基吡啶盐酸盐主要用于有机合成,2位的氯甲基与其它试剂(如巯基、氨基、酚等)反应得到各种衍生物。其衍生物如奥美拉唑 【Omeprazole, 化学名为 5-甲氧基-2-{[ (4-甲氧基-3, 5-二甲基-2吡啶)甲基]亚磺酰基}-1H-苯并咪唑-】 、左旋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Esomeprazole)、泰妥拉唑(Tenatoprazole,化学名为5-甲氧基-2-(4-甲氧基-3,5-二甲基吡啶-2-甲基亚磺酰基)咪唑并(4、5-b)吡啶)等。这些PPI抑制剂化学稳定性好,对组胺、 五肽胃泌素、乙酰胆碱、食物及刺激迷走神经等引起的胃酸分泌均有强而持久的抑制作用。在治疗消化道溃疡方面,比H2受体拮抗剂如西咪替丁和雷尼替丁的作用更好,具有迅速缓解疼痛、疗程短、病变愈合率高的优点。该药无严重的副作用,耐受性良好,适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返流性食管炎、 卓-艾氏综合症,是目前已发现的胃酸抑制剂中常用药。
其还用于自家趋化素抑制剂(autotaxin inhibitors)的合成(WO2012024620),用于治疗慢性炎症、自体免疫的疾病、纤维化疾病、神经疾病及肿瘤疾病等。
2-氯甲基-4-甲氧基-3,5-二甲基吡啶盐酸盐是合成杂环类化合物重要中间体,现有的合成方法基本都是以卤代烷(二氯甲烷、氯仿)为溶剂,氯化亚砜为氯化剂,反应结束后蒸去溶剂,再加入另一种溶剂(丙酮、异丙醇、乙酸乙酯或其与石油醚、乙醚的混合溶剂),过滤、烘干得合格品,收率86~92.7%(DE3840372;ES2024357;CN101648907;精细化工,2004,21(1):67-69;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4,35(5):261-262;山西化工,2005,25(4):9-10)。这些方法中都要蒸去反应溶剂,再加入另一种结晶或分散性溶剂,蒸馏过程中产品易变质(主要是4-位甲氧基在酸性条件下脱甲基成为酚,杂质(Ⅲ)结构如下),会导致收率低下和产品不合格。而且溶剂回收率低下,造成较大的污染。
WO2004035565中也是以甲苯为溶剂、氯化亚砜为试剂、反应结束后加入甲醇除去过量的氯化亚砜得到产品的悬浮液。专利中并没有提及后处理。由于悬浮液中有较多的酸性气体,会使分离收率大大下降,有较多的盐酸盐以油状形势存在母液中。
而且以上文献中氯化试剂都用的是氯化亚砜,反应过程中放出大量二氧化硫,气味较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三废少、具有较强的工业应用价值的2-氯甲基-4-甲氧基-3,5-二甲基吡啶盐酸盐的制备方法,所得的产品收率高、纯度高。
本发明的2-氯甲基-4-甲氧基-3,5-二甲基吡啶盐酸盐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将2-羟甲基-4-甲氧基-3,5-二甲基吡啶溶于甲苯中,配制质量浓度为20%~30%的2-羟甲基-4-甲氧基-3,5-二甲基吡啶的甲苯溶液,在0~10℃滴加质量浓度为40%~50%的三光气的甲苯溶液,2-羟甲基-4-甲氧基-3,5-二甲基吡啶与三光气的摩尔比为1:0.35~0.37,高效液相色谱监控反应,反应完毕后,滴加甲醇,2-羟甲基-4-甲氧基-3,5-二甲基吡啶与甲醇的摩尔比为1:0.10~0.25,然后减压脱去酸性气体,反应液经离心、烘干得到2-氯甲基-4-甲氧基-3,5-二甲基吡啶盐酸盐。
具体合成路线如下:
结构式( )为2-氯甲基-4-甲氧基-3,5-二甲基吡啶盐酸盐;结构式(Ⅱ)为2-羟甲基-4-甲氧基-3,5-二甲基吡啶。
本发明制备方法操作简单,三废少,以氯化试剂为三光气,反应过程中放出二氧化碳,更有利于环保,产品收率可达96.0%以上,纯度高。
具体实施方式
实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新三和医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新三和医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663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