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阻尼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66739.5 | 申请日: | 2013-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568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彭艳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艳兵 |
主分类号: | F41H5/007 | 分类号: | F41H5/00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8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阻尼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能够增大阻尼的阻尼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高速运动碰撞下增大碰撞阻力以保护目标的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的理论强调阴阳协调,以柔克刚,是因为柔所代表的力量可以胜过刚的力量。武学上的含义是以巧劲来化解刚猛的境界,如四两拨千斤,用巧劲来解决硬碰硬的模式中的各种问题。而化则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核心,意味着变化和转化。
高速运动的物体撞击的时候会产生很大的冲击力,比较软的物体会被撞击变形。比如高速破甲弹撞击装甲的时候,高硬度的弹头会像切软泥一样将装甲碰撞出一个大洞。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目前业界的解决方式是增加装甲的厚度和/或装甲的强度,或者用反应装甲系统。但是这样会增加重量和成本,减少目标系统的机动性。
通过研究弹头侵彻装甲的过程,我们可以知道这实际上是一个绝热剪切过程,初始剪切面很小,导致剪切物如的剪切性能被分而治之,逐步化为流态而像烂泥一样被穿透。因此很多研究者都是以流体力学的理论来研究弹头侵彻装甲的过程。有没有办法改变初始剪切面很小的问题呢?那只有改变弹头的侵彻形状。可是弹头特别是敌方的弹头怎么能任由你改变弹头形状呢。因此需要从巧字上下功夫了。改变弹头的侵彻形状需要让改变的东西,我们称之为阻尼器,能够有效地附着在弹头上而不被弹头在侵彻过程中挤碎裂,因此要求阻尼器比被侵彻的对象装甲的强度要高很多,最好比弹头也高出很多。同时在阻尼器与弹头接触并发挥作用的过程中,阻尼器不被撞碎和撞飞,并且能够全面地覆盖整个装甲,因此需要一些巧妙的设计和安装的配合,来实现增大侵彻阻尼和减少保护盲区。
本专利申请就是提出这样一种阻尼器,配合适当的组装方式,能够实现给高速侵彻弹头套上一个阻尼环,有效地增加侵彻面积,降低弹头的侵彻深度。
发明内容
为了改变高速弹头侵彻装甲的弹头形状,提高侵彻阻力,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用和弹头强度接近甚至超过弹头强度的合金做成阻尼环。我们认为阻尼环的剪切强度M>0.9倍弹头的剪切强度,才能保证在阻尼环与弹头的贴合碰撞中不至于被弹头破坏;阻尼环的强度应该至少为装甲剪切强度的2倍以上,才能在与装甲的挤压过程中保持自己的形状和阻力,两个强度范围中选择高的范围作为阻尼环的最终材料强度选择范围。阻尼环还要保证有一定的韧度,保证其分别与弹头贴合和雨装甲挤压过程中不至于碎裂。阻尼环外立面是柱形,面向弹头侵彻方向的阻尼环旋称为迎锋面,其旋转面是锋利的锐角,其角度一般为弹头锥形面顶角的一半,允许有±5度左右的角度偏差,也可以设计有一定的弧度来适应弹头曲线形式锥形面;其迎锋面的平面图形是一个理论上没有面积的圆圈;贴着或面向装甲一面的阻尼环称为背锋面,背锋面的平面是环形的。这样的构造保证弹头不会卡在阻尼环的迎锋面上导致阻尼环被弹飞,进入阻尼环的弹头将被引导至环的中心线方向,由于迎锋面没有面积,因此阻尼环与弹头侵彻时与迎锋面正面碰撞的概率很低;面向装甲的一面的阻尼环是一个平面,具有一定的面积和装甲接触。弹头一旦从迎锋面进入阻尼环,阻尼环跟着弹头一起撞击向装甲的时候,不再是弹头的尖头侵彻装甲,而是背锋面的圆环的面来侵彻装甲,能将尖头绝热剪切的过程变成一个绝热平面挤压的过程,极大地增加弹头的阻力,降低弹头侵彻深度。
阻尼环以两层或者多层的方式部署在装甲上,每一层都紧密排列,每一层的阻尼环的环间的空隙被下一层的阻尼环所覆盖,这样不管弹头撞击在那个部位,都会进入一个阻尼环。这样既可保证整个装甲处在阻尼环的保护范围之内,又保证了进行阻尼板安装时施工上方便。
因此总体来说是:将高强度高韧度的阻尼环构成的保护层分层交错排布在装甲上,装甲和阻尼环保护层间有一层缓冲材料。阻尼环由和弹头强度接近的合金材料制成,其迎着弹头侵彻的一面称为迎锋面,阻尼环的旋转截面在迎锋面一侧的形状是锋利的锐角;阻尼环面向装甲的一面成为背锋面,背锋面的阻尼环的旋转界面形状是直线,其跟随弹头侵切装甲的时候是环面。阻尼环规则地紧密排布在一个平面上,构成阻尼环保护层;保护层的阻尼环迎锋面和背锋面分别在同一个平面上,其阻尼环的迎锋面和背锋面保持一致的方向;阻尼环间的空隙被另外一层阻尼环保护层的阻尼环的环覆盖;各保护层的背锋面均面向装甲,迎锋面均面向弹头方向。阻尼环保护层与装甲间部署一层缓冲层,以降低阻尼环贴合并跟随弹头侵彻的过程中弹头对阻尼环的碰撞。
附图说明
图1是阻尼环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阻尼环在装甲上的多层部署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艳兵,未经彭艳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667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切割程序、切割系统以及切割方法
- 下一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模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