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蓄热功能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66902.8 | 申请日: | 2013-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760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鸭志田理;信末满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京滨冷暖科技 |
主分类号: | F28D20/00 | 分类号: | F28D20/00;F25B39/00;B23P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热 功能 热交换器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蓄热功能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例如,以环境保护和汽车的油耗改善等为目的,提出了在等待信号灯等的停车时使发动机自动停止的汽车。
但是,在通常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若使发动机停止,则以发动机为驱动源的压缩机也会停止,因此,存在无法向蒸发器供给介质(输送冷能的介质),而使制冷能力急剧降低的问题。
于是,为了解决这种问题而考虑到,对蒸发器赋予蓄冷功能,当发动机停止而压缩机停止后,释放积蓄在蒸发器中的冷能从而使车室内冷却。
作为这种带蓄冷功能蒸发器,提出了一种带蓄冷功能蒸发器,该蒸发器使多个扁平状制冷剂流通管(热交换管)相互隔开间隔地以并列状配置,在相邻的制冷剂流通管彼此之间形成有通风间隙,在所有通风间隙中一部分的通风间隙中配置有封入了蓄冷材料的蓄冷材料容器,并且在剩余的通风间隙中配置有外翅片,蓄冷材料容器通过将两张金属板的周缘部彼此钎焊而形成,并且在设于两张金属板之间的蓄冷材料封入部内封入有蓄冷材料(参照日本特开2011-12947号公报)。
上述公报中虽未明示,但是为了在蓄冷材料容器内封入蓄冷材料,需要在蓄冷材料容器上形成蓄冷材料注入口,并且,在将蓄冷材料从蓄冷材料注入口通过而注入至蓄冷材料封入部内之后,将蓄冷材料注入口封闭。
然而,在上述公报记载的带蓄冷功能蒸发器中,为了在蓄冷材料容器上简单地形成蓄冷材料注入口,被认为简单的方式是在各金属板的周缘部分别设置外侧突出状半圆筒部,并且在半圆筒状部的两侧缘部设置向外凸缘,将向外凸缘彼此接合,从而形成圆筒状蓄冷材料注入口。另外,对于这种蓄冷材料注入口,还被认为通过在封入蓄冷材料之后向其内部压入圆柱状的塞子而将其封闭是简单的。
通常,构成上述蓄热材料容器的两张金属板可以通过使用具有与最终形状相对应的形状的两个金属模具,来对金属原料板施行冲压加工而制造,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无法避免在半圆筒状部的内周面、和在与形成于半圆筒状部的两侧缘上的外侧突出部之间的连接部上产生圆角。因此,当使两金属板组合时,在两金属板的由半圆筒状部构成的圆筒状蓄热材料注入口的内周面上会产生凹部,其结果是,若仅向蓄热材料注入口内压入圆柱状的塞子,则有可能产生蓄热材料泄漏。另外,因为需要准备塞子,所以部件数量增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可靠地防止蓄热材料从蓄热材料容器内泄漏的带蓄热功能热交换器。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由以下的方式构成。
1)一种带蓄热功能热交换器,其具有多个热交换管、和在内部封入有蓄热材料的多个金属制蓄热材料容器,并对蓄热材料容器内的蓄热材料,传递在热交换管内流动且输送热量的介质所具有的热量,其中,
在蓄热材料容器的周缘部上形成有使蓄热材料容器的内外连通的圆筒部,在圆筒部内插入有内部成为蓄热材料注入通路并且内周面成为金属裸材面的、圆筒状的金属制蓄热材料注入部件的靠近长度方向一端的部分,并使其钎焊在圆筒部上,蓄热材料注入部件中的与圆筒部相比向外侧突出的部分,从径向的两外侧被压溃而使蓄热材料注入部件的周壁变形,由此,在蓄热材料注入部件上形成被压溃部而使蓄热材料注入通路被封闭,蓄热材料注入部件的被压溃部具有第一压溃部以及第二压溃部,该第二压溃部相对于第一压溃部在蓄热材料注入部的长度方向上并列地形成,且压溃程度比第一压溃部大,在蓄热材料注入部件中的未被压溃的部分的周壁的厚度为tmm,第一压溃部的厚度为T1mm,第二压溃部的厚度为T2mm的情况下,满足T2<T1≤2t的关系。
2)在上述1)所述的带蓄热功能热交换器中,蓄热材料容器通过将由钎焊板构成的两张金属板的周缘部彼此钎焊而形成,圆筒部形成在蓄热材料容器的两张金属板的周缘部之间,蓄热材料注入部件的整体由金属裸材构成。
3)在上述1)所述的带蓄热功能热交换器中,在蓄热材料注入部件的被压溃部的第一压溃部以及第二压溃部中,由蓄热材料注入部件已变形的周壁的一部分而构成的变形部彼此紧密接触,在第二压溃部的相互紧密接触的两个变形部中任意一方的外表面上,形成有遍及第二压溃部的整个宽度范围的凹部。
4)在上述3)所述的带蓄热功能热交换器中,在蓄热材料注入部件的沿长度方向并且与压溃方向呈直角的方向的纵截面上,相互紧密接触的两变形部彼此的接缝向在第二压溃部中未形成凹部的变形部侧弯曲。
5)在上述3)所述的带蓄热功能热交换器中,在蓄热材料注入部件的第二压溃部中,未形成凹部的变形部的最小厚度与形成有凹部的变形部的最大厚度相比较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京滨冷暖科技,未经株式会社京滨冷暖科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669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