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缸盖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67633.7 | 申请日: | 2013-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914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马玉凤;靳素华;孟祥山;胡志胜;路明;徐涛;郑久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24 | 分类号: | F02F1/24;F01M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 |
地址: | 23002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缸盖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其中铸造有L形管状件作为润滑油道的气缸盖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汽车工业的发展过程中,如何实现发动机的小型化、紧凑化一直是设计人员不断追求的目标。
在中国专利申请号:96192117.X、申请日:1996-10-16、发明名称“内燃机的摇臂组件”的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内燃机,气门摇臂通过摇臂支座安装到气缸盖上,而安装摇臂支座紧固到缸盖上时,需要在缸盖上铸造出摇臂支座安装凸台。并且,为了给气门摇臂提供润滑,在摇臂支座和摇臂支承垫上设置了润滑油道。
在中国专利申请号:201220401277.1、申请日:2012-8-14、发明名称“顶置凸轮轴缸盖”的实用新型专利中,进一步公开了气缸盖的回油道向摇臂支座安装凸台供油的油道。由于发动机的结构已经很紧凑,为了避让周围的水套等结构,回油道只能位于凸轮轴安装座的下方,出于加工方便的考虑,摇臂支座安装凸台采用斜油孔与回油道贯通。但是,斜油孔也限制了发动机的进一步小型化,存在改进空间。
在中国专利申请号:201310134760.7、申请日:2013-4-18、发明名称“一种气缸盖及顶置凸轮轴发动机”的发明专利申请中,发明人提出利用从摇臂支座安装凸台开始竖直向下延伸的第一直油孔和从进气侧面开始水平延伸的第二直油孔来与回油道连通,取代通常采用的斜油孔,从而实现发动机的进一步小型化。但是,第一直油孔与第二直油孔是通过机加工形成的,这就需要在加工过程中经历从气缸盖顶部钻孔和从进气侧面钻孔两道工序,一方面两次钻孔加工精度要求高,否则会造成两孔不能连通使气缸盖成为废品,或者即使连通但由于两孔轴线异面而非相交而使两孔错位连通,阻碍油液向摇臂支座安装凸台的流动;另一方面,由于水平钻孔时要从进气侧面进刀,而钻孔完成后要在进气侧面进行封堵,因此又增加了封堵工序;再一方面,由于要从进气侧面开始钻孔直到水平的第一直油孔与竖直的第二直油孔连通,因此在回油道与进气侧面之间无法形成水套的腔室,因为这里的腔室会被第二直油孔贯穿而造成油、水混合,这就降低了气缸盖冷却水套所能够达到的范围,影响气缸冷却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发动机的进一步小型化,并且制造简单、精度更高的气缸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气缸盖,所述气缸盖具有顶面、底面、进气侧面、排气侧面、前端面和后端面,所述顶面上分布有凸轮轴安装座和摇臂支座安装凸台,所述前端面与所述后端面之间具有贯通的回油道,L形管状件被铸造在所述气缸盖中,所述L形管状件的竖直部分的端部的开口位于所述摇臂支座安装凸台处,所述L形管状件的水平部分与所述回油道连通并且所述水平部分的端部与所述进气侧面之间具有间隔。
优选地,所述L形管状件的所述竖直部分与所述水平部分之间为圆滑过渡。
优选地,所述L形管状件的外壁具有凸棱或者尖突。
优选地,所述水平部分的端部与所述进气侧面之间的间隔位置分布有水套腔室。
一种气缸盖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L形管状件预埋在铸模中;
浇注铸造材料并冷却,使所述L形管状件被铸造在所述气缸盖中,并使所述L形管状件的竖直部分的端部的开口位于所述气缸盖的摇臂支座安装凸台处,所述L形管状件的水平部分的端部与所述气缸盖的进气侧面之间具有间隔;加工回油道,使所述回油道与所述L形管状件的水平部分连通。
优选地,铸造完成后,在所述L形管状件的竖直部分的端部的开口处进行机加工。
优选地,铸造完成后,在所述L形管状件的竖直部分的端部的开口处进行机加工将所述L形管状件和所述铸造材料的一部分同时切除,使所述开口成锥形。
本发明在气缸盖的铸造过程中将L形管状件预埋在铸模中,从而使L形管状件被铸造在气缸盖中形成从摇臂支座安装凸台到回油道的油路,无需再进行水平钻孔和垂直钻孔,节省了工序,加工更简单,并且能够保证油路是贯通的而无需考虑钻孔的机加工精度的影响。而且,L形管状件的水平部分的端部与进气侧面之间具有间隔,这不仅节省了在进气侧面进行封堵的工序,而且为气缸盖水套的布置提供了空间。
进一步地,L形管状件的竖直部分与水平部分之间圆滑过渡,不仅使得油液流动更加通畅,同时能够消除或者减弱在铸造过程中,气缸盖在竖直部分与水平部分之间的连接位置处由于应力集中而产生裂纹的风险。
进一步地,L形管状件的外壁上的凸棱或者尖突能够使L形管状件与铸造材料的连接更加紧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676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CRISP1在制备诊断牙龈癌产品中应用
- 下一篇:一种藤芋的种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