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脉冲电源的时序控制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67974.4 | 申请日: | 2013-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809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廖建军;尹华;鄢毅之;余海生;李建仁;王健安;崔庆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2M3/10 | 分类号: | H02M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6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脉冲 电源 时序 控制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时序控制电路,特别涉及一种脉冲电源的时序控制电路,它直接应于通讯、雷达、航空、电子对抗等领域中需要满足正负供电时序的电子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射频技术的发展,通常使用脉冲输出电压为射频电路供电。射频器件对开关电源的开关机时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射频电路中大量使用砷化镓场效应管,并通过对砷化镓场效应管漏极电压的调制完成信号的传递。砷化镓场效应管属于耗尽性器件,其栅极电压为0V时,该器件也处于完全导通状态。因此,为砷化镓器件供电时,要求栅极负电压要始终先于漏极正电压存在。如果漏极正电压先于栅极负电压存在,将会在器件中产生破坏性的电流,对器件产生损伤,影响器件的长期可靠性。因此,在设计为砷化镓之类器件供电的电源时,负电压要先启动,待负电压建立完成后,正电压才能启动;同样,在输入电源断电过程中,如果负电压先于正电压关断,则贮存在电路中容性器件上的能量也可能导致砷化镓场效应管出现失效。因此,在电源断电过程中,负电压要后断电,即需要所有正电压均断电完后,负电压才能断电。总之,在需要正负电压供电的砷化镓场效应管电路中,对电源的开/关机的时序有着严格的要求。
常用的时序控制电路,如图1所示。该电路需要对先上电电路进行检测,待延迟电路延时后,打开需要后上电电路的开关管,以达到上电时序的控制,其中的延迟电路仅为电阻、电容,没有可调的比较门限,在需要较长延迟时间时,需要的电阻、电容较大,不利于电路调试。
专利文献1“电源时序控制电路”(ZL03207474.3),如图2所示。该电路是一种两路输出电源的上电时序控制电路。该专利提出的时序延迟电路采用比较器对需要延迟输出的两路电源进行取样比较,比较器的输出用于驱动需要延迟输出电压的开关管。该专利提出的方案,能够满足电源上电时的时序要求。但是,1)由于采用了比较器,需要对比较器进行供电,尤其是两路输出电压均较低时,还需要额外的供电电路,增加了电路的复杂度;2)该电路不能满足关断时序要求,采用该电路来设计满足砷化镓场效应管供电时,无法满足输入电源掉电时的时序要求。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传统脉冲电源的时序电路上电时序控制复杂,且无掉电时序控制不足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脉冲电源的时序控制电路,很好地解决需要满足正负供电时序电路的供电时序问题,在本电路应用于砷化镓器件时,实现栅极和漏极电压的上电时序控制和掉电时序控制,且电路简洁,便于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脉冲电源的时序控制电路,包括:
一个DC/DC变换器1,将输入电源电压转换为负载所需要的正电压;
一个DC/DC变换器2,将所述DC/DC变换器1输出的正电压转换为负载所需要的负电压;
一个上电检测电路,在输入电源开机时,对所述DC/DC变换器1输出的正电压和所述DC/DC变换器2输出的负电压同时进行检测;
一个掉电检测电路,在输入电源关机时,对所述DC/DC变换器1输出的正电压进行检测;
一个延迟电路,对开关电路的开启时间起延迟作用;
一个开关电路,将DC/DC变换器1输出的正电压与负载隔离,通过开关电路的导通与关断,将所述DC/DC变换器1的输出供给负载;
一个驱动电路,用于驱动开关电路;
其中,DC/DC变换器1的1端与输入相接,DC/DC变换器1的2端与DC/DC变换器2的1端、上电检测电路的1端、掉电检测电路的1端以及开关电路的1端相连,DC/DC变换器2的2端与上电检测电路的2端相接,并与输出负载相接,即为整个脉冲电源的时序控制电路的负输出端,上电检测电路的3端、掉电检测电路的2端、延迟电路的1端连接在一起,延迟电路的2端与驱动电路的1端相接,驱动电路的2端与开关电路的2端相接,开关电路的3端与输出负载相接,即为整个脉冲电源的时序控制电路的正输出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四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6797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