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舱体姿态可实时主动调整的交通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68078.X | 申请日: | 2013-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182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孟濬;朱天宇;张燃;刘琼;陈啸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61/00 | 分类号: | B62D61/00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刘晓春 |
地址: | 310027***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姿态 实时 主动 调整 交通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舱体姿态可实时主动调整的交通工具。
背景技术
目前具有驾驶室舱体的交通工具(如飞机、汽车、潜艇等)中,驾驶室舱体和交通工具的机身都是一体的,在交通工具的运动过程中,驾驶室舱体和机身的相对姿态是固定的,驾驶室舱体会和机身同步运动,如飞机在旋转时驾驶室舱体也跟着相应地旋转,驾驶员自然地跟着旋转,如果是一般的乘客很难承受这样的旋转。
虽然目前概念交通工具层出不穷,但是仍未有能够解决舱体姿态调整问题的交通工具,如何让舱体和交通工具的相对姿态可以实时调整,保证驾驶过程中无论交通工具姿态如何,舱体总是相对水平面保持竖直向上的姿态,使得舱内的驾驶员或乘客始终能够保持头部向上、舒适地乘坐,该问题尚未有人提出解决方案。
当前较新颖的概念车如德国奥迪汽车(Audio)公开的一种球形独轮的概念车——Audi snook,其独轮的控制采用多个直线电机三点成面的原理驱动和控制,实现了依靠球形轮维持车身平衡及运动,其维持平衡需要通过光束测量与地面多点的距离,但是未考虑驾驶室舱体姿态调整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带有姿态可实时调整的球形舱体的新型交通工具。
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舱体姿态可实时主动调整的交通工具,所述的交通工具包括电源模块、驱动模块、舱体模块、舱体姿态控制模块、姿态获取模块、处理模块和机身模块,其中:
所述的电源模块用于给交通工具供电;
所述的驱动模块用于驱动交通工具运动,所述的运动选自直线运动、曲线 运动、旋转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二种以上的组合,如简单的移动:前进、后退、左转、右转、上升、下降,交通工具的自旋转运动,以及移动和自旋转运动的结合运动。
所述的舱体模块用于载人或载物,所述的舱体模块包括一个或多个球形舱体,所述的球形舱体与交通工具的相对姿态可实时主动调整,所述的球形舱体的姿态相对于水平面始终保持竖直向上,所述的球形舱体和交通工具的相对姿态示意图参见图16;
所述的舱体姿态控制模块用于实时调整舱体模块中各球形舱体的姿态;
所述的姿态获取模块用于实时获取所述的交通工具和/或球形舱体的姿态信息,所述的姿态信息是指交通工具和/或球形舱体在空间的三轴角度信息,如在预先规定好的水平面和竖直方向构成的标准三维正交坐标系中,所述的姿态信息是指交通工具和/或球形舱体的参考轴线与各坐标轴所成的夹角。
至少一个所述的球形舱体具有驾驶功能,具有驾驶功能的球形舱体为驾驶室舱体,所述的驾驶室舱体包括驾驶控制子模块和舱体无线通信子模块;所述的驾驶控制子模块用于根据驾驶员的操作生成相应的驾驶控制信号,所述的舱体无线通信子模块用于实现驾驶室舱体与处理模块之间的无线通信;
所述的处理模块用于处理交通工具运行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和信号,并根据数据和信号控制交通工具和/或球形舱体的运动状态,所述的交通工具运行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和信号是指交通工具启动后各模块的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和信号,如驾驶室舱体发出的驾驶控制信号、姿态获取模块获取的姿态信息、驱动模块接收到的机体运动控制信号、舱体姿态调整模块接收到的舱体姿态控制信号等。
所述的处理模块包括运算单元、存储介质和I/O接口,所述的I/O接口包括有线接口和/或无线接口,所述的运算单元用于交通工具运行过程中各种数据的计算,所述的存储介质用于存储交通工具运行过程中的各种数据,所述的I/O接口用于实现处理模块与外界(交通工具外部的设备,如遥控钥匙等)或交通工具的其他模块之间的数据交互,所述的其他模块为电源模块、驱动模块、舱体模块、舱体姿态控制模块、姿态获取模块、机身模块中的任意一个模块或多个模块;
所述的机身模块用于为电源模块、驱动模块、舱体模块、舱体姿态控制模 块、姿态获取模块、处理模块提供搭载和保护平台;
所述的驾驶室舱体和处理模块之间采用无线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交互,所述的无线通信方式选自蓝牙、WIFI、Zigbee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6807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制冷压缩机的气缸连杆
- 下一篇:无耗能除尘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