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纳米技术修复岩层环境污染的装置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68371.6 | 申请日: | 2013-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401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2 |
发明(设计)人: | 赵学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学民 |
主分类号: | C02F1/70 | 分类号: | C02F1/70;C02F1/72;C02F1/00;C02F3/00;B09C1/08;B09C1/1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0 | 代理人: | 章鸣玉 |
地址: | 200063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纳米技术 修复 岩层 环境污染 装置 应用 | ||
1.一种采用纳米技术修复岩层环境污染的装置,包括注水井(1),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注水井(1)的数量为1~4个,注水井的深度为5~15米,且注水井在沿着地下水流流动的方向上间隔5~10m处设置有抽水井(2);
所述的注水井(1)与抽水井(2)之间的地面上设置有一纳米气泡饱和溶液注入组件(A),该纳米气泡饱和溶液注入组件分别与的注水井与抽水井管路连接;
所述的注水井(1)与抽水井(2)内设置有滤网(B)。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纳米技术修复岩层环境污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气泡饱和溶液注入组件(A)包括纳米气泡发生器(A1)、纳米气泡饱和溶液混成存储器(A2)、注水管(A3)、饱和溶液注入泵(A4)、抽水管(A5)、抽水泵(A6)和排放管(A7),其中纳米气泡发生器与纳米气泡饱和溶液混成存储器连接,纳米气泡发生器将产生的纳米气泡与纳米气泡饱和溶液混成存储器的内的纯净水混合形成带纳米气泡的饱和溶液,纳米气泡饱和溶液混成存储器一端设置有注水管,注水管与注水井(1)管路连接,在注水管的管路上设置有饱和溶液注入泵,饱和溶液注入泵将带纳米气泡的饱和溶液通过注水管从纳米气泡饱和溶液混成存储器注入注水井,而纳米气泡饱和溶液混成存储器的另一端设置有抽水管,抽水管与抽水井(2)管路连接,在抽水管的管路上设置有抽水泵,抽水泵将抽水井中的水抽出,其中一部分的水通过抽水管循环注入纳米气泡饱和溶液混成存储器,而另一部分的水则通过与抽水泵连接的排放管直接排放至地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采用纳米技术修复岩层环境污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气泡发生器(A1)所产生的纳米气泡直径大小为50~300纳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纳米技术修复岩层环境污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网(B)的呈覆盖式的设置在注水井(1)与抽水井(2)的底部井壁上,该滤网设置在注水井与抽水井内的高度与注水井与抽水井内的地下水流的深度相等。
5.一种采用纳米技术修复岩层环境污染的装置的应用,基于上述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采用纳米技术修复岩层环境污染的装置,其具体如下所述:
1)在注水井(1)的沿着地下水流流动的方向上间隔5~10m处设置有抽水井(2);
2)使用水位监控装置确认注水井(1)和抽水井(2)内的地下水深度,并分别在各自的底部井壁上呈覆盖式的设置滤网(B),该滤网的高度与注水井与抽水井内的地下水流的深度相等;
3)在注水井和抽水井的地表面设置纳米气泡饱和溶液注入组件(A),该组件的注水管(A3)和抽水管(A5)的一端分别与纳米气泡饱和溶液混成存储器(A2)连接,另一端则分别置入注水井(1)和抽水井(2)内;
4)启动纳米气泡饱和溶液注入组件(A)的纳米气泡发生器(A1),使其产生纳米气泡,并将该纳米气泡注入纳米气泡饱和溶液混成存储器(A2)内的纯净水,使其混合形成带纳米气泡的饱和溶液,然后通过启动饱和溶液注入泵(A4)将带纳米气泡的饱和溶液注入注水井(1),与注水井内的受污染的地下水混合,通过纳米气泡的饱和溶液与地下水的污染物反应并将其分解;
5)启动纳米气泡饱和溶液注入组件(A)的抽水泵(A6)将抽水井(2)的被带纳米气泡的饱和溶液处理过并被滤网(B)过滤过的地下水抽水,其中一部分水通过抽水管(A5)再次进入纳米气泡饱和溶液混成存储器(A2),而另一部分则通过排放管(A7)直接排入地表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学民,未经赵学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6837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合补氧生态基系统
- 下一篇:前置投加三价阳离子絮凝活性污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