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D2D发现信号资源配置方法、系统及相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69331.3 | 申请日: | 2013-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4450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发明(设计)人: | 梁枫;吴栓栓;杨瑾;袁明;贺海港;李运锋;袁弋非;戴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72/04 | 分类号: | H04W72/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王黎延;任媛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d2d 发现 信号 资源配置 方法 系统 相关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D2D发现信号资源配置方法、系统及相关装置,D2D设备接收系统广播消息,携带公共D2D发现信号资源配置信息,所述公共D2D发现信号资源配置信息包括:D2D发现周期和公共D2D发现信号资源集合;所述D2D设备根据所述公共D2D发现信号资源配置信息,在相应的公共D2D发现信号资源上检测D2D发现信号。采用本发明,基站可以根据网络状况和/或终端设备状况调节D2D发现信号资源的数量和分布,从而在保障D2D设备发现效率的同时严格控制D2D发现信号对蜂窝网络的资源占用和干扰,并且,通过D2D发现信号资源配置,能够避免同时发起D2D发现的多个D2D设备之间出现无法发现对方的互盲情况,提升用户感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D2D发现信号资源配置方法、系统及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Device-to-Device(D2D)技术是一种用于近距离的两个或多个无线通信终端设备间进行相互发现、通信的新型技术。图1为D2D技术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1所示,D2D技术可以应用于有网络覆盖的场景、无网络覆盖场景或者半网络覆盖场景中。
D2D技术又可分为D2D发现技术和D2D通信技术,其中,D2D发现技术可以支持一个D2D设备在近距离范围内检测到其他D2D设备的存在并识别其身份信息;D2D通信技术可以支持近距离的D2D设备之间进行语音通话或多媒体信息共享等多种形式的数据交换。
D2D发现技术的一种主流实现方案是由被发现端D2D设备发送D2D发现信号,由发现端D2D发现设备来检测D2D发现信号,从而实现发现端D2D设备对周围近距离的被发现端D2D设备的发现。
对于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网络覆盖下的D2D发现技术,可以依靠传统网络的集中控制和管理来降低D2D发现过程对LTE蜂窝网络通信的干扰和影响,并且能够使D2D发现过程实现更高的效率和更可靠的效果,提升用户感受。
而衡量D2D发现过程的效率和效果的技术指标,主要包括发现时间、发现数量和发现成功率,为了满足上述性能指标,通常需要增加D2D发现信号的发送机会,缩短D2D发现信号的发送周期,以达到能够在短时间内承载大量D2D设备进行D2D发现信号发送的目的,但这样又无疑会占用大量的无线资源,带来巨大开销并对所在区域内的蜂窝网传输造成影响。另外,这样还会导致D2D发现信号的发送非常集中,当一个D2D设备在进行D2D信号发送时,很可能会漏掉对其他D2D发现信号的检测,造成遗漏。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D2D发现信号资源配置方法、系统及相关装置,能够提高无线资源利用率、节省开销、避免D2D发现信号遗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D2D发现信号资源配置方法,包括:
D2D设备接收系统广播消息,所述系统广播消息携带公共D2D发现信号资源配置信息,所述公共D2D发现信号资源配置信息包括:D2D发现周期和公共D2D发现信号资源集合;
所述D2D设备根据所述公共D2D发现信号资源配置信息,在相应的公共D2D发现信号资源上检测D2D发现信号。
所述D2D发现周期不小于一个D2D发现信号的时域长度,为1ms的整数倍,并且为10240ms的公因子。
所述公共D2D发现信号资源配置信息具体包括:公共D2D发现信号资源集合中资源的数量,和/或,所述公共D2D发现信号资源集合中资源的时域和/或频域和/或码域的位置。
所述公共D2D发现信号资源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公共D2D发现信号资源集中的资源在不同D2D发现周期中的数量相同,时域和/或频域和/或码域的位置相同或不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693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