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试验的临界着火温度确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69572.8 | 申请日: | 2013-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677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谭厚章;杜文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5/12 | 分类号: | G01N25/1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陆万寿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试验 临界 着火 温度 确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节能减排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试验的临界着火温度确定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现在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的能源消耗大国,能源的高消耗量带来了诸多问题,提高能源的利用率非常重要。我国在电力生成中使用的主要是煤炭,在煤质波动较大或锅炉低负荷运行时,如果燃烧调整不及时,有可能导致炉膛灭火,尤其是在低负荷时,运行人员担心温度过低导致炉膛灭火,往往较早地投油枪运行,造成能源浪费。所以需要实时掌握炉膛火焰温度安全裕度,保证炉膛温度在临界着火温度之上,因此实时计算临界着火温度对锅炉安全运行和提高电厂发电效率,以及节能减排有重要意义。
炉膛内的燃烧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新鲜煤粉喷入炉膛后,经过与高温烟气对流、辐射换热,温度升高达到着火点,开始燃烧。影响着火的因素众多,总的来说,主要与燃料特性、运行因素和燃烧器特性有关。
(1)煤的可燃基挥发分越低,着火温度越高,煤中水分和灰分越大,需要的着火热也越大,不利于着火;
(2)运行因素对着火也有较大影响,比如一次风速太大会使着火点推迟;
(3)提高煤粉气流的初温和煤粉细度都有利于煤粉及时着火;
(4)二次风速适中,若过大,则破坏气流流场,不利于稳定着火;
(5)在最佳煤粉浓度,在最佳煤粉浓度下着火,炉膛温度较高。
火焰温度的测量方法有很多,主要有接触法和非接触测温两种方法。接触法使用热电偶或者光纤测温。非接触法分为成像法、激光光谱、辐射法和声波法。已经有很多人对火焰温度的测量进行了探索。
于洋等人(于洋,邹静,陈亮.基于神经网络的炉膛火焰温度的预测[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9,(05):107-109.)通过matlab仿真证明BP网络应用在炉膛火焰温度的预测是可行的。
李莉(李莉,姜志伟,娄春,周怀春.煤粉燃烧一维温度分布可视化模拟研究[J].热能动力工程,2003,(05):445-449+539.)等人提出采用两只探头分别从其两炉壁开孔处拍摄火焰图像,运用图像处理技术和辐射传递原理重建出两探头之间的一维温度分布。对两种典型温度分布对象,采用两种火焰监测方式,分别进行了模拟研究,并给出了实验的初步结果。结果表明以适当的拍摄角度可获得良好的重现效果,说明其方法具有应用价值。
郭进(郭进.电站锅炉燃烧图像检测系统设计及应用工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针对一600MW锅炉少油点火改造引起的启动期间熄火问题,设计出一种应用于锅炉少油点火的图像检测系统。该系统采用硬管工业内窥镜和CCD摄像机的火焰图像传感器,对传感器冷却系统部分进行了理论计算,为保障火焰图像传感器正常安全运行提供了科学依据。该系统使运行人员能及时根据燃烧图像进行配风调整,保证锅炉能正常的燃烧,大大缩短了锅炉启动时间,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和安全效益。
李小路等人公开了一种基于光学补偿设计的火焰温度场和燃烧中间产物浓度场监测系统(CN101625270),该系统通过火焰窥镜装置及其前端的探测广角镜收集火焰辐射光,处理结果传递后,CCD接收装置上得到同一清晰度的光强分布图像,再对比光信号的光强,由比色法得到火焰温度场分布。
可见,关于煤粉着火温度的计算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但很多人的做法比较复杂,操作起来成本较高,也不方便。因此寻找一种简单准确的临界着火温度的确定方法,即根据实际情况得出临界着火温度与各影响因素间的关系非常必要。
发明内容
本方法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单准确的基于试验的临界着火温度确定方法。该方法能维持煤粉稳定着火,保证锅炉安全运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对电厂锅炉进行低负荷稳燃试验,在锅炉燃烧不同煤质的煤时,多次改变一次风速、二次风速、风粉浓度运行参数,得到多种煤质在不同工况下的临界着火温度,记录运行参数、煤质参数和临界着火温度,然后将其拟合,得到临界着火温度与各影响因素间的拟合公式。
拟合公式中包含有六个变量:一、二次风速,一次风温,风粉浓度,煤粉发热量,以及挥发分含量,该拟合公式如下,式中除挥发分与临界着火温度成反比例关系外,其余参数均与临界着火温度为线性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695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