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有机废弃物制得的饲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69688.1 | 申请日: | 2011-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110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左福元;邰秀林;郝静;曾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K1/00 | 分类号: | A23K1/00;A23K1/14 |
代理公司: | 重庆弘旭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0209 | 代理人: | 周韶红 |
地址: | 400716***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有机 废弃物 饲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申请是针对申请号为201110342898.7、申请日为2011年11月03日、申请人为西南大学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饲料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青贮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竹笋是我国的传统佳肴,被誉为“山珍”。我国竹笋产量居世界首位,2006年竹笋产量就达500万~600万吨。由于出笋时间短、集中,除鲜销外,60%左右的竹笋用作加工原料生产罐头笋和笋干等。在加工过程中,将剔除笋壳和不宜食用的笋节部分称为“竹笋加工剩余物”,其量约占竹笋的50%以上;如按50%计算,全国每年则有250万吨以上的竹笋加工剩余物。竹笋加工剩余物水分含量大,同时竹笋加工季节的气温高、雨量大,如不及时处理易腐败变质;多数加工企业将其作为废物遗弃,成为环境污染源。
竹笋加工剩余物的纤维含量高、木质素低,是反刍动物(牛、羊等)的良好饲料来源;但不经处理,一是质地粗硬、适口性差,二是易腐败变质。国内外有一些关于应用竹笋加工剩余物开发饲料的试验报道,主要问题:一是直接利用竹笋加工剩余物进行加工,因竹笋加工剩余物含水量高(80%~90%),加工后的饲料不便贮存及利用;二是主要采用氨化、酶解办法,存在方法复杂、成本高等问题;三是对竹笋加工剩余物物料特性分析不够,如可发酵有机物含量低等,对其饲料开发的辅料筛选不完善,难以达到较好的饲料制备效果。同时,对于竹笋加工剩余物青贮饲料的制备,尚未见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有机废弃物制得的饲料。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饲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利用有机废弃物制得的饲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饲料是以竹笋加工剩余物、食盐、玉米面和尿素为原料发酵制得;所述竹笋加工剩余物含水量为65%~70%,以重量百分数计。
优选地,上述食盐用量占竹笋加工剩余物的0.5%,玉米面用量占竹笋加工剩余物的3~4%,尿素用量占竹笋加工剩余物的0.5~1.5%,均以重量百分数计。
本发明中竹笋脱水处理以延长贮存期,辅料中食盐提高适口性、玉米面作为利于发酵的碳源、尿素利于氨化处理;其中各辅料成分选择及其与竹笋加工剩余物的用量比例非常有讲究;我们在研发过程中,为了有效延长贮存时间,还在辅料中加入了甲酸,但最后始终酸度太大、牲畜长期食用会出现酸中毒,发明人经过大量实验研究最终采用上述辅料成分及用量比例使制得的饲料贮存时间可长达1年、适口性和营养价值好。
本发明竹笋加工剩余物:新鲜竹笋或经蒸煮后的竹笋,剔除的笋壳和不宜食用的笋节部分。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发明饲料的口感及其营养价值,其原料优选为:上述食盐用量占竹笋加工剩余物的0.5%,玉米面用量占竹笋加工剩余物的3.0%,尿素用量占竹笋加工剩余物的1.0%,均以重量百分数计。
上述利用有机废弃物制得的饲料的制备方法,将上述主料竹笋加工剩余物粉碎、揉丝、挤压排水,然后添加上述辅料,混合搅拌均匀、打捆、覆膜或采用窖贮发酵:气温达到30℃及以上,发酵时间20~30天;气温在25℃~30℃,发酵时间25~35天。
本发明所涉及的设备及设施:粉碎揉搓机、压榨脱水机、混合搅拌机及青贮窖(如果采用覆膜青贮,需要青贮园捆机、圆捆包膜机),所需的机械及设施都为常规设备或常规的青贮设施。
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利用有机废弃物制得的饲料保质期在现有的2~3个月的基础上延长至1年以上,饲料成品的水分降低10~15个百分点,饲料营养成分及适口性得到很大改善。
2、本发明饲料营养价值好、适口性佳,其主要理化指标及营养成分:水分≤70%,pH3.5~4.1,乳酸含量≥2%(占干物质%),丁酸无检出,粗蛋白≥10%(CP,占干物质%),粗纤维22%~25%(CF,占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NDF)53%~62%、酸性洗涤纤维(ADF)30%~4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只用于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熟练人员根据上述本发明内容对本发明做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6968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日用品省电阀制作方法
- 下一篇:触发器分送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