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作动筒载荷超差保护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70196.4 | 申请日: | 2013-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416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2 |
发明(设计)人: | 余寅强;张革命;杜星;崔松涛;王晓英;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5B13/02 | 分类号: | F15B13/02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710065***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作动筒 载荷 保护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载荷保护技术,涉及一种作动筒载荷超差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全尺寸飞机结构静力/疲劳试验中,为了模拟飞机实际飞行受力情况。主要采用作动筒为执行元件,完成载荷的施加。由于作动筒吨位规格都是标准的,各种飞机试验过程中设计载荷数据比较离散。试验过程中1.1吨的设计载荷,实际中要采用2吨的作动筒施加,若2吨作动筒都在使用;顺延采用输出载荷大于等于3吨的作动筒来进行替换。在这种情况下,当控制人员或设备异常,导致载荷输出大于试验设计载荷,则会对试验件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坏。
现有技术载荷超差保护一般采用计算机程序控制,进行软保护,而没有机械保护,可靠性较低,容易发生过载,后果往往比较严重,造成影响科研进度、现场人员安全等情况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在加载过程中对试验件有效保护,大幅提高试验加载过程可靠性的作动筒载荷超差保护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作动筒载荷超差保护装置,其包括载荷限制阀组件和通油模块,其中,通油模块为内设有连通油路的阀体,内部油路分别经A1油口通作动筒拉腔,经A2油口同回油系统,经A3油口通作动筒压腔,所述载荷限制阀组件包括拉腔载荷限制阀和压腔载荷限制阀,其中,拉腔载荷限制阀安装在通油块内部油路上,并导通A1油口和A2油口,使进入作动筒拉腔油压在设定值以内。
所述压腔载荷限制阀由载荷限制阀阀芯、调节旋钮、弹簧组成,其中,弹簧套接在载荷限制阀阀芯上,提供一个可调的预紧力范围,并由调节旋钮锁紧,设定保护值,调节预紧力大小;所述载荷限制阀阀芯位于通油块内部,导通A2油口和A3油口,在高压油的作用下控制油路通断。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本发明作动筒载荷超差保护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提高了系统工作可靠性,为试验件安全提供了有效保证;使作动筒更加通用化,在设计载荷小、没适合作动筒的情况下,可以选用载荷更大的作动筒并且很安全,这样提高了设备互换性;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试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作动筒载荷超差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拉腔载荷限制阀、2-通油块、3-载荷限制阀阀芯、4-压腔载荷限制阀、5-调节旋钮、6-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多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请参阅图1,本发明作动筒载荷超差保护装置本发明载荷超差保护装置由载荷限制阀组件和通油模块组成。所述通油模块为内设有连通油路的阀体,其中,内部油路分别经A1油口通作动筒拉腔,经A2油口同回油系统,经A3油口通作动筒压腔。所述载荷限制阀组件包括拉腔载荷限制阀1和压腔载荷限制阀4。其中,拉腔载荷限制阀1安装在通油块2内部油路上,并导通A1油口和A2油口,使进入作动筒拉腔油压在设定值以内。所述压腔载荷限制阀4由载荷限制阀阀芯3、调节旋钮5、弹簧6组成,其中,弹簧6套接在载荷限制阀阀芯3上,提供一个可调的预紧力范围,并由调节旋钮5锁紧,设定保护值,调节预紧力大小。所述载荷限制阀阀芯3位于通油块2内部,导通A2油口和A3油口,在高压油的作用下控制油路通断。
本发明载荷超差保护装置实际工作时,当高压油进入作动筒,同时也通过A1和A3分别进入拉腔载荷限制阀1和压腔载荷限制阀4。在试验前根据载荷通知单要求调节预紧力旋钮5,使其载荷预设值在试验载荷范围内。当试验过程中作动筒施加的载荷超过预设值时,载荷限制阀阀芯3就会启动(油压产生的推力大于弹簧6预紧力),过载的部分油液通过A2带回油箱,达到预设值后阀芯3自动关闭,始终保证进入作动筒内压力在安全值以内,为试验件安全提供了有效保护。
本发明载荷超差保护装置可以与作动筒相连,能够利用现有油路结构,构成载荷保护装置,不仅节约了成本而且提高了设备利用率。而且在试验前通过调整预紧力旋钮,使载荷预设值在试验载荷范围内,并且当试验过程中作动筒施加的载荷超过试验设计载荷时,载荷限制阀阀芯就会打开将超出部分压力卸荷,达到预设值后自动关闭,为试验件安全提供了有效保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未经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7019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