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环保水泥浆集成化供应系统及其实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70619.2 | 申请日: | 2013-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437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李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磊 |
主分类号: | E02D15/00 | 分类号: | E02D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环保 水泥浆 集成化 供应 系统 及其 实现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系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高效环保水泥浆集成化供应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水泥浆在各项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水泥灌浆就是将水泥浆按照规定的配比或浓度,借助机械(或灌浆自重)对之施加压力,然后通过钻孔或其它设施压送到需要灌浆的部位(例如:大坝坝基岩石裂隙或砂砾石地基的孔隙,隧洞周围岩石的裂隙,隧洞衬砌与围岩之间的空隙,混凝土大坝坝体接缝,以及水工建筑物缺陷中的孔洞或裂缝等)中的一种施工技术。
水泥灌浆技术也经常应用在边坡施工中,其传统水泥浆的供应方式为:
(1)人工或吊索方式供应
由于高边坡支护施工中施工便道的限制,水泥通常难以用汽车运输到边坡面部,因此,其往往采用人工或吊索将水泥运到施工部位,然后再在施工现场搅拌水泥浆。
(2)水泥浆泵分级输送供应
对于某些边坡太高的工程,通常采用在较低的部位搅拌水泥浆,然后再采用三缸泵分级泵送到边坡施工区域。
上述两种供应方式存在的问题是:
(1)保存:现有的技术手段主要是采用袋装水泥,然后利用水泥制浆站堆放保存,该种保存方式存在易受迫、受潮结块的现象,从而造成水泥浆报废;
(2)水泥运输需要施工便道;
(3)水泥灌浆施工易受天气影响;
(4)采用水泥浆泵分级输送水泥浆,容易造成水泥输送管路中水泥浆的浪费;
(5)由于采用的是人工运输水泥、人工搅拌,因此需要大量人工,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便捷、自动化程度高、制浆灌浆效率高的高效环保水泥浆输送集成控制系统,并提供该控制系统的实现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效环保水泥浆集成化供应系统,包括控制器,分别与该控制器连接的水路系统和水泥输送系统,同时与该水路系统和水泥输送系统连接的水泥浆制浆机,设置在水泥浆制浆机上且与控制器连接的称重传感器,以及与该水泥浆制浆机输出口连接并通向水泥浆施工现场的送浆管路。
为进一步方便水泥浆的输送,所述送浆管路上还设有与控制器连接并用于控制送浆管路开启和关闭的送浆电磁阀。
具体地说,所述水路系统包括一端与水泥浆制浆机进水口连接的进水管,连接在该进水管另一端并用于向进水管输送水的给水装置,以及设置在进水管上并用于控制水泥浆制浆机进水量的供水电磁阀;所述供水电磁阀与控制器连接。
具体地说,所述水泥输送系统包括流化器,分别与该流化器连接的水泥罐和空压机,以及设置在水泥罐上并与控制器连接的水泥阀门;所述流化器通过送灰管路与水泥浆制浆机的进灰口连接。
在上述基础上,本发明还提供了该高效环保水泥浆集成化供应系统的实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现场施工要求,在控制器上输入需要输送的水泥浆量中水泥与水的重量之比;
(2)控制器根据输入的水泥与水的重量之比计算出所需要的水泥和水的用量;
(3)控制器控制供水电磁阀打开,给水装置向进水管通入水,水经由进水管进入到水泥浆制浆机中,同时称重传感器开始计重,直至加入的水的重量达到控制器预设的值;
(4)控制器控制供水电磁阀关闭,打开水泥浆制浆机,使加入的水循环流动;
(5)控制器控制水泥阀门打开,同时打开空压机,水泥罐中的水泥进入到流化器中,并在空压机和流化器的作用下经由送灰管路通入到水泥浆制浆机中与水混合,同时称重传感器开始计重,直至加入的水泥的重量达到控制器预设的值;
(6)控制器控制水泥阀门关闭,同时关闭空压机,水泥浆制浆机开始搅拌加入其中的水泥和水,并制成水泥浆;
(7)水泥浆制浆机通过送浆管路向施工现场输送水泥浆。
进一步地,所述送浆管路上还设有与控制器连接并用于控制送浆管路开启和关闭的送浆电磁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原理简单、设计合理、自动化程度高、流程简洁、使用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磊,未经李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706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