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配向剂、液晶配向膜及液晶显示元件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170837.6 申请日: 2013-05-10
公开(公告)号: CN103450479B 公开(公告)日: 2016-11-30
发明(设计)人: 宫本佳和;阿部翼;铃木敬一;永尾隆 申请(专利权)人: JSR株式会社
主分类号: C08G73/10 分类号: C08G73/10;C09K19/56;G02F1/1337;G02F1/1333
代理公司: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代理人: 臧建明
地址: 日本东京港*** 国省代码: 日本;JP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液晶 液晶显示 元件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配向剂。详细而言,涉及一种能够提供具有高度的液晶配向控制力,不会产生由配向控制力的不足引起的显示不良,进而电气特性优异的液晶显示元件的液晶配向剂。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元件中,为了使液晶分子相对于基板面而配向为规定的方向,而在基板表面设置液晶配向膜。该液晶配向膜通常是利用如下方法(摩擦法)来形成:利用人造丝(rayon)等布材料,将形成于基板表面的有机膜表面向一个方向擦拭。但是,若通过摩擦处理来形成液晶配向膜,则在摩擦步骤中容易产生灰尘或静电,因此存在灰尘附着于配向膜表面而成为产生显示不良的原因的问题,除此以外,在具有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元件的基板的情况下,也存在由于所产生的静电而产生TFT元件的电路破坏,成为制品良率下降的原因的问题。因此,作为液晶单元中使液晶进行配向的其他方法,提出有通过对形成于基板表面的感放射线性有机薄膜照射偏光或者非偏光的放射线来赋予液晶配向能力的光配向法(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4)。

作为液晶显示元件,除了扭转向列(Twisted Nematic,TN)型、超扭转向列(Super Twisted Nematic,STN)型、垂直配向(Vertical Alignment,VA)型等具有纵向电场方式的液晶单元的液晶显示元件以外,已知有共面切换(In-Plane Switching,IPS)型或边缘场切换(Fringe Field Switching,FFS)型等仅在经对向配置的一对基板的单侧形成电极,且在与基板平行的方向产生电场的横向电场方式的液晶显示元件(专利文献5~专利文献7)。该横向电场方式的液晶显示元件具有与纵向电场方式的液晶显示元件相比更广的视角特性,另外能够进行高品质的显示。横向电场方式的液晶显示元件由于仅在液晶分子与基板平行的方向进行电场响应,故而液晶分子的长轴方向的折射率变化不成问题,即便在改变视角的情况下,观察者所目测到的对比度以及显示色的浓淡的变化也小,因此不论视角如何,均可进行高品质的显示。

横向电场方式的液晶显示元件中,也为了在对液晶配向膜赋予液晶配向性时避免上述摩擦法的缺点,而期望利用光配向法。然而,光配向法中可应用的液晶配向剂存在其液晶配向控制力尚不充分的情况。若使用此种液晶配向膜,则存在看到称为向错(disclination)的显示不良的情况。

在使用将小粒径的珠粒(beads)散布的类型的间隔件(spacer)的液晶显示元件的情况下,黑显示时,仅珠粒的部分会产生空白的现象。珠粒为微米(μm)级别的小粒径,因此若仅为该空白,则在视听上无任何问题。但是根据情况,除了珠粒部分的空白以外,有时会看到将邻接的珠粒之间连结的白线。该白线作为显示缺陷,可被观看者清晰地识别出,因此不应该存在于画面上。本说明书中,所谓向错是指此种显示缺陷(线状的白缺陷)。确信该显示缺陷是由于配向膜的液晶配向控制力不足而引起。

在模拟播送(analog broadcasting)时代的图像解析度的程度下,向错并不成为非常大的问题。

然而,近年来,摄像技术、动画传送技术实现飞跃性的进步,对家庭的电视播送中,所谓的高画质(Hi-Vision)播送在很久以前就开始数字(digital)传输。伴随于此,液晶显示元件的高精细化正在推进。高精细的元件中使用的液晶配向膜中,由于要求高度的液晶配向控制力,故而通过将利用上述光配向法的液晶配向膜应用于横向电场方式的高精细液晶显示元件,上述向错变得明显存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3-30773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4-16364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02-250924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特开2004-83810号公报

[专利文献5]美国专利第5928733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6]日本专利特开昭56-91277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专利特开2008-46184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专利特开2010-9718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现状而形成。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JSR株式会社,未经JSR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708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