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长跑计圈提醒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72496.6 | 申请日: | 2013-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16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辛建芳;李杨宇;张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A63B71/06 | 分类号: | A63B7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长跑 提醒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田径计圈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长跑计圈提醒装置。
背景技术
跑步是最简单有效的锻炼方式,所以跑步比赛和跑步的测试也是体育比赛和测试中最基本的项目。在中长跑运动或者马拉松运动中,运动员和裁判员都要进行计圈,以帮助比赛顺利进行,裁判员可以据此计算成绩,运动员可以据此掌握比赛进度、调整战术。
然而,现有的长跑计圈存在以下缺点:(1)裁判人工计圈,浪费人力资源,还可能造成误判;(2)不够方便,运动员只能自己计圈,才能掌握比赛进度、调整战术;(3)观众也只能自己计圈,不能及时掌握比赛的进度。(4)电子计圈系统太过复杂,成本高,不适用小型的运动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长跑计圈的诸多缺点:人工计圈浪费人力、容易出错,电子计圈设备复杂、成本高,提供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更简单、更灵活的自动长跑计圈提醒装置,可以灵活、实时、可靠的计圈,尤其适用于低成本的小型运动会。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动长跑计圈提醒装置,包括运动员模块和计圈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员模块包括置于运动员身上的RFID标签,所述计圈模块包括读写器、处理器、语音播报器和电源,所述读写器和RFID标签通过射频方式连接,所述读写器、处理器和语音播报器依次顺序连接,所述电源分别连接读写器、处理器和语音播报器。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计圈模块还包括显示器,所述显示器分别连接处理器和电源,所述显示器能够实时显示当前圈数。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电源是太阳能充电电池组或干电池。
作为本发明上述实施方案的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运动员模块是置于运动腕部的手环。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运动员模块还包括显示模块和电池,所述显示模块分别连接RFID标签和电池,所述显示模块能够实时显示当前圈数。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显示器通过GPRS方式连接处理器。
作为本发明上述实施方案的更进一步的改进,其特征在于:所述读写器的天线采用定向天线。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读写器和RFID标签工作在433MHz或2.45GHz。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自动计圈,节约裁判员的人力资源,不会造成误判;
(2)运动员无需自己计圈,就能及时掌握比赛进度、调整战术;
(3)观众也无需自己计圈,就能及时掌握比赛的进度;
(4)比现有的电子计圈系统简单,成本低,尤其适用小型的运动会。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发明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方框图。
图2 是本发明计圈模块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际使用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一种自动长跑计圈提醒装置,包括运动员模块和计圈模块。运动员模块包括置于运动员身上的RFID标签,计圈模块包括读写器、处理器、语音播报器、存储器和电源。读写器和RFID标签通过射频方式连接,读写器、处理器、语音播报器和存储器依次顺序连接,电源分别连接读写器、处理器、语音播报器和存储器为其供电。语音播报器可以自动播报圈数,存储器能够存储处理器中的圈数数据,方便调用。
所述计圈模块还包括显示器,显示器分别连接处理器和电源,显示器通过GPRS方式连接处理器,能够实时显示当前圈数,观众无需自己计圈,就能及时掌握比赛的进度。
所述电源是太阳能充电电池组或干电池,能够长时间循环使用。
所述运动员模块是置于运动腕部的手环,使用携带轻便。
所述运动员模块还包括显示模块和电池,显示模块分别连接RFID标签和电池,能够实时显示当前圈数,运动员可以更好地掌握比赛进度、调整战术。
所述读写器的天线采用定向天线,读写器和RFID标签工作在433MHz或2.45GHz。
以上对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只是作为范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该系统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发明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出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程大学,未经安徽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724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