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井下直流超前探测装置的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73282.0 | 申请日: | 2013-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788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闫述;吴巧;郑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V3/22 | 分类号: | G01V3/22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汪旭东 |
地址: | 21201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井下 直流 超前 探测 装置 设计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和电磁法勘探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井下直流超前探测技术。
背景技术
井下直流电法超前探测,是煤矿井下普遍应用的超前探测方法。特别是在钻孔探测可能引发突水、以及成本、工期,其他方法因金属构件、电磁噪声干扰,或者地球物理前提不具备的情况下,直流电法即成为超前探测最后的手段。传统的直流超前探测方法,大多采用单级-偶极装置,将发射电极置于掘进面附近、接收电极向远离掘进面方向移动,试图以此获得较长距离的超前探测能力[1]。实际上地质异常体的电位异常主要分布在异常体附近[2],接收点附近地质体的异常响应往往会掩盖掘进面前方的异常,降低探测的精度,甚至造成误判。为了提高精度,直流超前探的单级-偶极装置已经发展到了七电极排列[3]、或通过不同的成图方式区分前方异常体和后方异常体[4]。但探测的基本方式未变,接收点附近地质体的异常影响仍然存在。为了消除这种影响,出现了将接收电极和发射电极均置于掘进面上的装置[5],但是这种装置缺乏纵深探测能力,没有通常意义上的探测距离估算标准。此外,这两种装置的探测视野比较狭窄,没有考虑超出掘进面的横向感知能力。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
(1)现有的超前直流探测装置,采用单极-偶极方式,将发射电极布置在掘进面附近、接收电极后移,试图获得较长距离的纵向探测能力。这种装置易受后方异常体的影响,探测精度低,往往造成误判;或者将发射和接收电极均放置在掘进面上,避免了后方异常影响,但纵向探测距离很小,失去了超前探测的意义。这两种装置的探测视野比较狭窄,没有考虑超出掘进面的横向感知能力;
(2)在设计满足要求的装置过程中,三维数值模拟虽然可称为超前探测装置设计的有力工具,但直流探测装置可以有无限多种的电极组合,如无方法上的指导、缺乏发现途径,势必有无限多种模型需要计算,造成工作量巨大,且未必成功。
对比文件
[1] 岳建华, 刘树才. 矿井直流电法勘探.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0
[2] 高致宏, 闫述, 王秀臣, 张卜文. 巷道超前(电法)探测的应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煤炭技术, 2006, 25(5): 120-122
[3] 韩德品, 石亚丁. 一种在煤矿巷道内顺层超前探测含水构造的直流电法方法. 发明专利[申请号CN200910023258.2]
[4] 李飞, 程久龙, 谭强, 李明星, 郑功, 王圣龙. 巷道掘进中电阻率法超前探测研究. 煤矿安全, 2012, 43(4): 30-34
[5] 阮百尧, 邓小康, 刘海飞, 周丽, 张力. 坑道直流电阻率超前聚焦探测新方法研究. 地球物理学报, 2009, 52(1): 289-296。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井下直流超前探测装置及其设计方法,使井下直流超前探测装置具有纵深探测能力。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接收电极置于掘进面及附近区域:图1中的“1”和“2”区,发射电极的布置方法为:当忽略巷道的影响时,发射电极位置和超前探测距离之间与掘进面成反转镜像关系,纵向探测能力的获取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发射电极从掘进面开始,沿巷道以纵向分辨率要求的间隔向反方向移动,电流场透入掘进面前方的深度由深到浅;发射电极每移动一次、接收电极接收一次;移动间隔越小纵向分辨率越高;发射电极的位置即为测点位置;发射电极位置与超前探测距离之间的关系为:发射电极在掘进面处时探测距离最大,发射电极离掘进面越远探测距离越小,发射电极离掘进面最远时探测距离最小,表1列出了发射电极位置与超前探测距离的关系;
表1 发射电极位置*与超前探测距离的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732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