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紧可调的弹性箔片气体轴承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73425.8 | 申请日: | 2013-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917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耿海鹏;杨柏松;刘俊里;高宇飞;戚社苗;虞烈;丁春华;尚亚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C32/06 | 分类号: | F16C32/06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贺建斌 |
地址: | 710049***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调 弹性 气体 轴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弹性箔片轴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预紧可调的弹性箔片气体轴承。
背景技术
弹性箔片轴承具有良好的自适应性,可以在高温、高速和高污染条件下长期运行,不需要供油或控制系统等辅助装置,因此结构简单。现有的弹性箔片轴承由于其轴承波箔的刚度较低,不能承受较大载荷。增加轴承预紧是目前较为流行的方法之一,但是通常难以做到在使用中预紧可调,无法满足实际中自适应多种工况的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预紧可调的弹性箔片气体轴承,预紧可调,具有结构简单、自适应的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预紧可调的弹性箔片气体轴承,包括有两个以上的轴承座1,轴承座1为周向分布的扇形圆柱瓦结构,其内径为20~80mm,轴承座1的两个对角部位的端部有两个凸台9,凸台9内有第一通孔6,轴承座1的另外两个对角部位的端部有两个凹槽10,凹槽10内有螺纹孔7,轴承座1的第一内圆柱面11和第二外圆柱面12之间对称设有两个第一外圆柱面8,第一通孔6依次搭接下一个轴承座1的凹槽上螺纹孔7,并通过螺栓5旋合连接,轴2安装在轴承座1的第一内圆柱面11依次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的内圆柱面内,轴2的轴颈13和轴承座1的第一内圆柱面11依次形成一个整体的内圆柱面之间设有弹性箔片气体轴承3,弹性箔片气体轴承3为一种箔片,其弯曲的两端对称设有两排第二通孔14,第二通孔14之间设有第二内圆柱面15,第二内圆柱面15嵌套在轴承座1的两个第一外圆柱面8上,两个第二通孔14外侧用贴合在轴承座1的第二外圆柱面12上的弹簧4拉紧,弹性箔片气体轴承3的两个第二内圆柱面15之间设有同两个第二内圆柱面15反向相切的第三内圆柱面19,第三内圆柱面19的直径大于轴承座1的第一内圆柱面11,轴2的轴颈13嵌套在由两个以上的弹性箔片气体轴承3的第三内圆柱面19组成的弧形内腔上,弹性箔片气体轴承3的第三内圆柱面19内设有至少三排拱箔,依次为第一拱箔16,第二拱箔17和第三拱箔18,第一拱箔16,第二拱箔17和第三拱箔18的端部均贴合在轴承座1的第一内圆柱面11上。
所述的轴承座1厚度10~20mm,宽度20~100mm;轴承座1的个数m为2、3、4、5或6个,其周向夹角n,n=360/m-10°;轴承座1的材料为40Cr,硬度45HRC。
所述的第一通孔6的直径为5~8mm。
所述的螺纹孔7的公称直径为M3~8mm。
所述的第一外圆柱面8的直径为5~10mm。
所述的轴2的材料为GH4169,表面有耐高温涂层PS304,硬度50HRC。
所述的弹性箔片气体轴承3的厚度为0.1~0.4mm,材料为GH4145或者不锈钢,硬度30HRC。
所述的第二通孔14的数量为4、6或8个。
所述的第一拱箔16、第二拱箔17、第三拱箔18的数量均为4、6、8、10、12或14个。
由于本发明是由有两个以上的轴承座1的凸台9上的第一通孔6依次搭接下一个轴承座1的凹槽上螺纹孔7,并通过螺栓5旋合连接,轴2安装在轴承座1的第一内圆柱面11依次形成一个整体的内圆柱面内,轴2的轴颈13和轴承座1的第一内圆柱面11依次形成一个整体的内圆柱面之间设有弹性箔片气体轴承3,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预紧可调:传统的弹性箔片气体轴承的承载能力普遍偏低,本发明通过弹簧的预紧作用,可以使得弹性箔片轴承有一定的预紧作用,这个可以显著的提高轴承的承载能力。
第二,结构简单:与传统的弹性箔片气体轴承相比,本发明采用弹簧张紧结构,轴承座采用依次搭接螺栓连接,结构非常简单,从而避免了传统弹性气体箔片轴承对于安装和固定的要求。
第三,自适应:在轴运转的过程中,由于所处的工作状态的改变,需要相应的弹性箔片气体轴承的性能也有相应变化以适应之,而且拱箔在弹性变形后可以自行恢复,从而提高了弹性箔片气体轴承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左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轴承座1的示意图,其中图4(a)为轴承座1的主视图;图4(b)为轴承座1的左视图;图4(c)为轴承座1的剖视图;图4(d)为轴承座1的等轴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7342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U盘式FPGA开发板
- 下一篇:组合式双龙骨装饰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