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速效氨基酸钼肥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74367.0 | 申请日: | 2013-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884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杨文杰;徐建明;单宏业;周颖;张旭娟;宋丹丹;贺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阴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C05C11/00 | 分类号: | C05C11/00;C05D9/02;A01C21/00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翔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0 | 代理人: | 韩晓斌 |
地址: | 2233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速效 氨基酸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物肥料,具体涉及一种速效氨基酸钼肥。
背景技术
钼作为一种需要量最少的微量营养元素,对于植物生命活动中的诸多生理过程及抗逆性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作为硝酸还原酶等植物体内重要的酶辅助因子,对于氮的吸收、同化及固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开发高效水溶性有机态钼肥,研究合理的施肥方法,对促进作物根系对氮、磷、钾等大量元素的吸收,增强植株的长势,促进光合作用,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速效氨基酸钼肥,采用兑水叶面喷施,利于作物对钼的吸收和转运,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它由等摩尔的钼酸与氨基酸在常温常压下进行配位反应,其特征在于:其反应产物作为作物的速效氨基酸钼肥;氨基酸钼肥有效钼质量含量为0.5%;氨基酸钼肥的使用浓度为有效钼0.5-1.0mg/kg,采用兑水叶面喷施进行施肥。
其中,氨基酸为丙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或天冬酰胺。
其中,速效氨基酸钼肥的配制方法为:在2L水中加入按分子量计算的179.97g钼酸和按分子量计算的75.07g甘氨酸,或按分子量计算的89.09g丙氨酸,或按分子量计算的147.13g谷氨酸,或按分子量计算的133.10 g天冬氨酸,或按分子量计算的132.12 g天冬酰胺,通过配位反应配制氨基酸钼肥水剂。
本发明的氨基酸钼肥具有方便施用、易被植物吸收等特点,能够显著提高作物的根系活力及叶绿素和蛋白质的含量,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有效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这些实施例不能理解为是对技术方案的限制。
实施例1:在2L水中加入按分子量计算的179.97g钼酸和按分子量计算的75.07g甘氨酸,配位反应结束后得水剂有机钼肥。
实施例2:在2L水中加入按分子量计算的179.97g钼酸和按分子量计算的89.09g丙氨酸,配位反应结束后得水剂有机钼肥。
实施例3:在2L水中加入按分子量计算的179.97g钼酸和按分子量计算的147.13g谷氨酸,配位反应结束后得水剂有机钼肥。
实施例4:在2L水中加入按分子量计算的179.97g钼酸和按分子量计算的133.10 g天冬氨酸,配位反应结束后得水剂有机钼肥。
实施例5:在2L水中加入按分子量计算的179.97g钼酸和按分子量计算的132.12 g天冬酰胺,配位反应结束后得水剂有机钼肥。
试验例1:
1. 叶面喷施氨基酸钼肥条件下,黄瓜幼苗对钼以及钙、钾、镁等金属元素的吸收情况。
2. 供试肥料:本发明的有效钼含量0.5%的速效氨基酸钼肥。
3. 黄瓜种子津研8号
4. 实验方法:1%次氯酸钠消毒30min后用去离子水冲洗多次,然后,将种子用纱布包好,置清水中浸泡3-4小时,再置于50-55度温水中浸泡15分钟;置于25℃下催芽3d,然后挑选大小一致的种子,转入不含钼的不完全Hoagland营养液中,于人工气候箱中培养,昼夜(12h/12h),温度为26℃/20℃,光照65Klx,相对湿度70%;待黄瓜幼苗长至3叶1心时,叶面喷施有效钼为1.0mg/kg的速效氨基酸钼、钼酸钠及清水,每处理重复3次,7d后检测幼苗中钼及磷、钙、钾、镁的含量,见表1。
表1. 黄瓜幼苗中钼及磷、钙、钾、镁的含量(ug/g·DW)
注:ABC为1%水平显著,abc为5%水平显著。
由表1可以看出,对黄瓜幼苗喷施速效氨基酸钼肥,更有利于植物对钼以及磷、钙、钾、镁等其他营养元素的吸收。
试验例2:
1. 叶面喷施氨基酸钼肥条件下,黄瓜幼苗干重、鲜重、根系活力、叶绿素素含量及蛋白质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
2. 供试肥料:本发明的有效钼含量0.5%的速效氨基酸钼肥。
3. 黄瓜种子津研8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阴师范学院,未经淮阴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743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