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危作业人员安全监测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74594.3 | 申请日: | 2013-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800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梁广俊;李杨宇;常安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B21/02 | 分类号: | G08B2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危 作业 人员 安全 监测 系统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危作业人员安全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所谓高度危险作业是指对周围环境具有较高危险性的活动。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高度危险作业包括高空、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高速运输工具等,这些作业都对周围环境有高度危险性。随着市场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路建设也随之高速发展。对于高度危险作业,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不可预见的安全事故。导致这些事故的发生的主要原因为操作者经意或不经意的违章操作,甚至严重影响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工程质量及进度,造成巨大的损失。操作者的违章操作主要是由于对建筑机械的安全性操作没有有效的监控手段或监管措施。而在上述建设过程中,人员安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为提高施工进度和效率,施工强度加大,施工人员往往会由于疏忽或者疲劳作业导致事故的发生,进而造成人身伤害。
对从事高处作业人员要坚持开展经常性安全宣传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使其认识掌握高处坠落事故规律和事故危害,牢固树立安全思想和具有预防、控制事故能力,并要做到严格执行安全法规,当发现自身或他人有违章作业的异常行为,或发现与高处作业相关的物体和防护措施有异常状态时,要及时加以改变使之达到安全要求,从而为预防、控制高处坠落事故发生。
然而,有时候的人员伤害并不严重,往往是没有及时发现及时救治而导致伤害加重,甚至威胁生命。因此,需要对现有的高危作业使用进行远程的有效的监测并控制,对高危作业人员的身体状态进行检测并对其实现远程控制,达到加强高危作业人员安全的监督管理和控制的目的,在确定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停止,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公共安全;同时,利于促进城市建设和发展,减少没必要的经济纠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高危作业人员安全管理系统在设计方面存在的一些缺陷,提供一种更高效的人员安全管理系统,通过使用该系统,对高危作业人员实现实时监控,可及时进行救援,防止不该发生的现象发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危作业人员安全监测系统,包括安全信息监测模块和远程数据处理中心,所述安全信息监测模块包括无线通讯单元、中央处理器、检测电路和电源,无线通讯单元、中央处理器和检测电路顺序连接,电源分别与无线通讯单元、中央处理器和检测电路连接,所述远程数据处理中心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与无线通信单元连接。
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人员安全监测系统还可以包括报警单元。
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检测电路可以包括人员移动跌落检测电路、人体温度检测电路、皮肤阻抗检测电路和振动检测电路。
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检测电路还可以包括求助检测电路。
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检测电路还可以包括语音检测播报电路。
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检测电路还可以包括卫星定位电路。
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所述人员安全监测系统还包括远程电脑处理单元。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 自动及时报警,报警不受距离限制;
(2) 追溯报警前被监控人的身体状态、所处的位置,对报警后能及时提供给接警人员作出应对处理意见;
(3) 如施工人员自己感觉不适,可主动报警求救;
(4) 方便管理,可通过语音电路及时和施工人员交流。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发明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方框图。
图2 是本发明安全信息监测模块的工作原理方框图。
1—安全信息监测模块,2—远程数据处理中心,3—报警单元,4—远程电脑处理单元,11—无线通讯单元,12—中央处理器,13—检测电路,14—电源,131—人员移动跌落检测电路,132—人体温度检测电路,133—皮肤阻抗检测电路,134—振动检测电路,135—求助检测电路,136—语音检测播报电路,137—卫星定位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际使用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程大学,未经安徽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745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