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声线轨迹的水下地表地形可视性分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77219.4 | 申请日: | 2013-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927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袁赣南;杜雪;李刚;何立晖;夏庚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C7/00 | 分类号: | G01C7/00;G01C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声线 轨迹 水下 地表 地形 可视性 分析 方法 | ||
1.一种基于声线轨迹的水下地表地形可视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建立声线方程:
其中,声线轨迹圆弧起始于目标点B(xb,yb),在观测点A(xa,ya)处接收,圆弧以(xo,yo)为圆心,R为半径,ξ为声线在B点的出射角,大小为声线在B点切线与水平线正方向的夹角,θ为声线在A点的接收角,大小为声线在A点切线与水平线正方向的夹角,α是弧AB对应的圆心角,其中
(2)分析水下地表通视性:
1)获取声线目标点和观测点的地形高程和经纬度信息;
2)根据两点的地形信息确定声线的接收角,A点接收角θ为:
其中
3)计算划分步长的大小,即地形点的位置间隔;
4)根据划分步长依次计算同一剖面下两点间各点的经纬度信息;
5)通过经纬度信息对地形进行线性插值得到高程信息;
6)观测点A保持不变,设在AB方向上与A点最近步长的点B′为目标点,计算两点间的接收角θ1,根据步长间隔由近及远依次改变B′的位置并继续计算与A点间的接收角θi,直至B′与B重合,关键接收角ψ为上述过程中出现的最大接收角,它的初始值设置为第一个B B′与A间的接收角;
7)判断当前接收角θi与当前关键接收角ψ的大小,若θi>ψ,则B′点可视,关键接收角θi=ψ;若θi≤ψ,则B′点不可视,关键接收角ψ值不变;
(3)分析水下地表可视域:
1)初始化关键接收角矩阵RM和可视矩阵VM,其中,RM记录每个地点的坐标和关键接收角,VM记录该点的坐标和可视情况;
2)以观测点为中心,依次计算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线中各目标点与观测点的通视性;
3)以观测点为中心,依次计算八个方向线之间的区域中各目标点与观测点的通视性;
4)集合对观测点来说的所有可见点的经纬度信息和高程信息,得到观测点A的地表可视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声线轨迹的水下地表地形可视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依次计算八个方向线之间的区域中各目标点与观测点的通视性包括:观测点V(i,j),目标点T(m,n),M(xM,yM)是VT与邻近点R1(xR1,yR1)、R2(xR2,yR2)连线的交点,以R1和R2的真实高程值zR1、zR2为数据基础,通过线性插值可得M处的近似高程:
当xM=xR1=xR2时:zM=zR1+(zR2-zR1)[(yM-yR1)/(yR2-yR1)],
当yM=yR1=yR2时:zM=zR1+(zR2-zR1)[(xM-xR1)/(xR2-xR1)],
根据zM计算得到第一种接收角ψM1,作与地面平行的平面三角形ΔVR1′R2′,则R1、R2和M在该平面的投影分别为R1′、R2′和M′,ψ1和ψ2分别为声线从观测点V至R1和R2处所记录的接收角,以tanψ1和tanψ2为斜率作直线VH1和VH2,则分别与R1R1′、R2R2′交于H1和H2,其中:
由于R1R1′和R2R2′均垂直于ΔVR1′R2′,则ΔVR1′R2′是ΔVH1H2在平面VR1′R2′上的投影。延长MM′与H1H2交于HM,连接VHM,则VHM与平面VR1′R2′的交角ψM2即为M处的第二种接收角,其中:
设h1>h2>hM,因此根据几何关系可得到第二种接收角ψM2:
其中
比较ψM1和ψM2大小,确定ψM=max(ψM1,ψM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7721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