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平板电脑保护套在审
申请号: | 201310177458.X | 申请日: | 2013-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94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张瑞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瑞洋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连平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平板 电脑 护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护套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平板电脑保护套。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技术和电脑技术的发展,便携式电子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如IPAD等轻薄型的平板电脑,平板电脑需要一保护套,用于保护这类产品,防止其外壳被碰伤或刮花,亦能保护其不被摔坏。现有技术的保护套如专利号为“201110289361.9”、专利名称为“平板电脑保护套”的中国专利所示,包括前面板和后面板,平板电脑固定于后面板,这种保护套能保护便携式电子产品,但是,它不能使平板电脑放倾斜或垂直地放置于台面,使并其直立或固定在某一角度,以适于使用者观察屏幕。
对此,出现了可直立的保护套,它是在后面板中部开设出两个线槽,以形成一能够从后面板折弯出来的连接臂。但是,由于后面板仅依靠其四周的扣角固定平板电脑,在将平板电脑持于手中时,尤其是在将前面板翻转折在叠后面板背面的时候,后面板的内侧易于平板电脑分离,给使用者带来不便,因此有必要予以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平板电脑保护套,它后面板及连接臂都紧贴于平板电脑的背面,不会松开或分离,使用简单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平板电脑保护套,包括前面板和后面板,前面板与后面板中部连接,后面板的四周分别成型有至少一个用于扣接在平板电脑四周的钩脚,后面板的中部开设有两个线槽,两个线槽之间的板体形成一能够折弯出来的连接臂,连接臂第一端连接前面板、第二端连接后面板,连接臂的第一端折弯出一用于扣接在平板电脑的侧边的扣脚。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臂的第一端与前面板之间设置有至少一条折痕,连接臂的第二端与后面板之间设置有至少一条折痕。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线槽的第一端穿透后面板的内侧边缘,线槽的第二端延伸到后面板的中上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线槽倾斜设置。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臂的第一端的中部开设一避空窗口,扣脚位于避空窗口中。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后面板的两外侧边缘与对应的两条线槽之间的板体分别形成一支撑臂,支撑臂的上端连结于后面板、下端为自由端,在平板电脑支撑于台面时支撑臂的下端抵顶于前面板的内表面的任意位置。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前面板的内表面设置有防滑层。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前面板的内表面设置有防滑条纹或防滑漆。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前面板的外侧边缘的中部设置有扣脚。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本发明使连接臂的第一端紧紧固定于平板电脑,在没有解开扣脚的情况下,后面板及连接臂都紧贴于平板电脑的背面,不会松开或分离,在平板电脑支撑于台面时,先解开扣脚,即可使支撑臂从后面板上折弯出来,将支撑臂的下端抵顶于前面板的内表面的任意位置,使用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保护套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保护套使用状态图。
图中:1、前面板2、后面板3、钩脚4、线槽5、连接臂6、扣脚7、折痕8、避空窗口9、支撑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见图1至图2所示:一种平板电脑保护套,包括前面板1和后面板2,前面板1与后面板2中部连接,前面板1与后面板2相接的一侧边内侧,后面板2的四周分别成型有至少一个用于扣接在平板电脑四周的钩脚3,后面板2的中部开设有两个线槽4,两个线槽4之间的板体形成一能够折弯出来的连接臂5,连接臂5第一端连接前面板1、第二端连接后面板2,连接臂5的第一端折弯出一扣脚6,或者在后面板2的内侧边比设置一扣脚6扣脚6,用于扣接在平板电脑的侧边,使连接臂5的第一端紧紧固定于平板电脑,在没有解开扣脚6的情况下,后面板2及连接臂5都紧贴于平板电脑的背面,不会松开或分离,在平板电脑支撑于台面时,先解开扣脚6,即可使支撑臂9从后面板2上折弯出来,将支撑臂9的下端抵顶于前面板1的内表面的任意位置。
前面板1的外侧边缘的中部设置有扣脚6,用于将前面板1扣紧于平板电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瑞洋,未经张瑞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7745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信息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 下一篇:一种双屏幕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