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六氟异丙酯基结构的手性含硫化合物、合成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78123.X | 申请日: | 2013-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323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王春江;方鑫;李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323/56 | 分类号: | C07C323/56;C07C319/14;C07C323/60;C07D333/34;C07D307/54;C07D281/10;A61P31/00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张火春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六氟异丙酯基 结构 手性 硫化 合成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手性含硫化合物合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六氟异丙酯基结构的手性含硫化合物、合成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手性含硫化合物普遍存在于天然产物中,并且在化学和生物学的许多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可以作为抗生素、手性配体或催化剂以及手性助剂((a)Usami,Y.;Aoki,S.;Hara,T.;Numata,A.J.Antibiot.2002,55,655.(b)Kim,J.;Ashenhurst,J.A.;Movassaghi,M.Science2009,324,238.(c)Sulphur-Containing Drugs and Related Organic Compounds;Damani,L.A.,Ed.;Wiley:New York,1989.(d)Chatgilialoglu,C.;Asmus,K.-D.Sulfur-Centered Reactive Intermediates in Chemistry and Biology,Springer,New York,1991.(e)Chiral Sulfur Ligands:Asymmetric Catalysis;Pellissier,H.,Ed.;Cambridge,U.K.,2009.(f)Mellah,M.;Voituriez,A.;Schulz,E.Chem.Rev.2007,107,5133.(g)McGarrigle,E.M.;Myers,E.L.;Illa,O.;Shaw,M.A.;Riches,S.L.;Aggarwal,V.K.Chem.Rev.2007,107,5841.)。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类具有六氟异丙酯基结构的手性含硫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合成具有六氟异丙酯基结构的手性含硫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方法。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上述具有六氟异丙酯基结构的手性含硫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的具有六氟异丙酯基结构的手性含硫化合物,结构式为(Ⅰ-1)或(Ⅰ-2),其中:
R1为苯基、邻烷基苯基、间烷基苯基、对烷基苯基、对烷氧基苯基、邻卤苯基、间卤苯基、对卤苯基、邻三卤甲基苯基、间三卤甲基苯基、对三卤甲基苯基、2-呋喃基、烷基或苯乙基;
R2为苯基、邻烷基苯基、间烷基苯基、对烷基苯基、对烷氧基苯基、邻卤苯基、间卤苯基、对卤苯基、邻三卤甲基苯基、间三卤甲基苯基、对三卤甲基苯基、邻氨基苯基、间氨基苯基、对氨基苯基、2-萘基、2-噻吩基、苄基、对烷氧基苄基、对卤苄基或乙酸甲酯基。
上述卤素可以为氟、氯或溴。
上述R1优选为苯基、邻甲基苯基、间甲基苯基、对甲基苯基、对甲氧基苯基、对氯苯基、对溴苯基、间溴苯基、对三氟甲基苯基、2-呋喃基、甲基、异丙基或苯乙基。
上述R2优选为苯基、邻甲基苯基、间甲基苯基、对甲基苯基、对甲氧基苯基、间氟苯基、对氟苯基、对氯苯基、对三氟甲基苯基、邻氨基苯基、2-萘基、2-噻吩基、苄基、对甲氧基苄基、对氯苄基或乙酸甲酯基。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包括步骤:
在有机溶剂中,在惰性气体保护下,以硫酚和硫醇中的任一种和不饱和六氟异丙酯为原料,以多氢键硫脲为催化剂,在-30~25℃温度下反应,蒸去溶剂,经柱层析得到目标化合物(Ⅰ-1)或(Ⅰ-2)。
针对上述合成方法,可进行以下优选:
1)上述有机溶剂为甲苯。
2)上述硫酚和硫醇中的任一种和不饱和六氟异丙酯的摩尔比为1.2:1。
3)上述多氢键硫脲催化剂可参考公开号为CN101225065、发明名称为具有多氢键双功能手性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用途的中国专利,其中公开了多氢键硫脲催化剂的结构式为或
4)上述柱层析以硅胶为填充料,以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混合溶剂为淋洗剂。
上述合成方法包括步骤:
将目标化合物(Ⅰ-1)或(Ⅰ-2)置于甲醇中,以浓盐酸为催化剂,经加热回流得到第一类衍生物(Ⅱ-1)或(Ⅱ-2),其中,R1和R2同目标化合物(Ⅰ-1)和(Ⅰ-2)中R1和R2的定义。
上述合成方法还包括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7812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