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斜度井分层注水管柱井下复合提升工具及其用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78242.5 | 申请日: | 2013-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440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宋显民;刘清友;程正军;祝效华;石昌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23/00 | 分类号: | E21B2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斜度 分层 注水 管柱 井下 复合 提升 工具 及其 用法 | ||
1.大斜度井分层注水管柱井下复合提升工具,结构包括上接头(1)、内中心管(2)、第一活塞(3)、第一固定活塞(4)、外套(5)、第二活塞(6)、第二固定活塞(7)、中间套(8)、固定环(9)、第三活塞(10)、第三固定活塞(11)、锁块(12)、支撑环(13)、第四活塞(14)、连接环(15)、下接头(16)、投堵芯子(17);在内中心管(2)内有第一导压孔(18)、第二导压孔(19)、第三导压孔(20)、第四导压孔(21)和锥面缩径(22);其特征在于:上接头(1)、内中心管(2)、连接环(15)、中间套(8)四个部件通过螺纹联接形成一个内部固定机构,通过上接头(1)与上部油管连接;外套(5)通过第一活塞(3)、第二活塞(6)形成一个相对于内中心管(2)的移动机构,通过打压会产生向上的推力;为保证两部分不会由于管柱组配、下管、座封、注水、投捞调配过程中而发生相对移动,将两部分用锁块(12)连成一体,通过投入投堵芯子(17)后再打压操作,可以释放锁块,再打压时,相对移动机构会产生向上升力和相对位移。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斜度井分层注水管柱井下复合提升工具,其特征在于:内中心管有第一导压孔(18)、第二导压孔(19)、第三导压孔(20)、第四导压孔(21),在第三导压孔(20)和第四导压孔(21)间有锥面缩径(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斜度井分层注水管柱井下复合提升工具,其特征在于:支撑环可沿轴向上下移动,其外侧上部为扩径、下部为缩径,可控制锁块(12)径向向外伸出与向内回缩;内侧上部安置第三活塞(10)、第三固定活塞(11),内侧下部与第四活塞(14)靠螺纹联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斜度井分层注水管柱井下复合提升工具,其特征在于:锁块置于中间套(8)的孔眼内,外部支撑于外套(5)的凹槽处,内部靠支撑环(13)向外支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斜度井分层注水管柱井下复合提升工具,其特征在于:投堵芯子上部呈台阶状、中部为上圆锥下圆柱状、下部为一细径伸长杆状,可投入注水管柱内部并座于内中心管(2)的锥面缩径(22)处,形成密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大斜度井分层注水管柱井下复合提升工具的用法,其特征在于:大斜度井复合提升工具与注水管柱连接下入大斜度井中,按分注管柱的常规操作进行下管、座封、注水和投捞测配工作;当后期需拔管柱时,向油管内投入投堵芯子(17),直至座于锥面缩径(22)处;上提管柱至规定负荷,在地面从油管打压,产生轴向升力;泄压后继续上提油管至规定负荷,再向油管内打压;重复上提油管和打压的过程,直至在规定负荷内能将管柱拔出为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7824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