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需排水的节能型家用空调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78761.1 | 申请日: | 2013-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778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周皞;傅璞;陈俊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F24F1/42 | 分类号: | F24F1/42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王凌霄 |
地址: | 21316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需 排水 节能型 家用 空调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需排水的节能型家用空调器。
背景技术
家用空调器在夏季使用中由于空调室内机换热器表面温度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而成的水,常称为冷凝水。一匹的空调在常温制冷或除湿工作时,每2小时可排出1升冷凝水。
对于热泵型空调在冬季制热工作时,蒸发器的表面温度会达到零度以下,蒸发器的表面可能会结霜,厚霜层会导致空气流动受阻,影响空调器的制热能力,所以都在空调器上设有化霜电路进行热除霜,热除霜也会产生室外机滴水现象。
普通空调处理冷凝水及化霜水,一般采用水管接到室外或接到下水管,若处理不当,会引起水滴声音造成的噪音干扰、邻里之间因为空调排水造成的纠纷等等。
无需排水家用空调器在使用时更加便利,同时还可以通过冷凝水的热量回收利用,减低能量损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无需排水的节能型家用空调器,使空调在制冷工况时有效利用蒸发器中排出的冷凝水对冷凝器进行蒸发吸热。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需排水的节能型家用空调器,包括室内蒸发器和室外冷凝器,位于冷凝器上方设置有对冷凝器中散热管进行冷却的冷凝水布水器,所述冷凝水布水器的进水口与室内蒸发器的冷凝水出水口相管路连接,位于冷凝器的下方设置有用于积留冷凝水的底盘,所述的底盘内设置有对冷凝水进行雾化的文丘里雾化装置以及向文丘里雾化装置提供一定压力气体的空气增压泵。
进一步的,所述的文丘里雾化装置包括管体,所述的管体内依次形成有相通的高压腔、收缩腔、真空腔、扩散腔和雾化腔,所述高压腔一端的管体上开设有用于通入高压气体的入口,所述的真空腔一侧的管体上开设有用于吸入冷凝水的进水口,所述的进水口与真空腔相通,所述雾化腔一侧的管体外壁上开设有多个雾化口。
进一步的,所述位于雾化口处的管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减少管体内气流震荡的消音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室内蒸发器与冷凝水布水器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用于收集冷凝水的冷凝水储水箱。
进一步的,所述底盘内还设置有用于检测底盘内水位高度的液位检测装置以及用于控制文丘里雾化装置启闭的延时启动装置,所述的延时启动装置与液位检测装置相电路连接,当底盘内的冷凝水到达预定高度时延时启动空气增压泵与文丘里雾化装置工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在冷凝器的上方设置一个冷凝水布水器,在制冷工况时,将蒸发器中的冷凝水直接通过冷凝水布水器排到冷凝器的上方对冷凝器实现蒸发吸热,降低能耗,达到节能目的。
部分未被蒸发的冷凝水掉到冷凝器下面的底盘内,通过设置在底盘内的文丘里雾化装置将积留在底盘内的冷凝水进行雾化处理,避免出现空调滴水造成的干扰。
并且在底盘内还设置液位检测装置和延时启动装置,当空调器在冬季制热工况使用时,室外的冷凝器会结霜,在升温化霜时,底盘内的化霜水的水位慢慢升高,通过液位检测装置检测到水位到达预定高度时,延时启动空气增压泵与文丘里雾化装置工作,及时处理底盘内的化霜水。
并且合理利用冷凝水,提高室外冷凝器的热交换效率,在同等配置的家用空调里,能够降低能耗,提高COP值,达到节能目的;并且本发明便于安装,使用时更加便利,安装家用空调无需考虑冷凝水或化霜水的排放及建筑下水道的布置。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空调器的主视图;
图2是空调器的俯视图;
图3是文丘里装置的半剖视图。
其中:1、冷凝器,2、冷凝水布水器,3、冷凝水储水箱,4、底盘,5、文丘里雾化装置,6、空气增压泵,51、管体,52、高压腔,53、收缩腔,54、真空腔,55、扩散腔,56、雾化腔,57、消音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787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