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波导直馈式微波等离子体炬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79420.6 | 申请日: | 2013-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695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金钦汉;于丙文;金伟;周建光;朱旦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H05H1/46 | 分类号: | H05H1/46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张法高;赵杭丽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波导 式微 等离子体 装置 | ||
1.一种波导直馈式微波等离子体炬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波导部分、调谐及辅助部分、同轴炬管部分组成,波导部分由渐变型波导(30)、窄边压缩波导(31)构成,其中,窄边压缩波导(31)和与之匹配的MPT三管同轴炬管构成了波导直馈式MPT主体部分,窄边压缩波导(31)为微波馈入主体波导;同轴炬管(32)部分由外管(14)、中管(11)、内管(10)、调节螺柱(13)和同轴定心垫圈(12)构成,外管(14)、中管(11)、内管(10)为同轴结构,其中外管(14)内径为20-28mm,中管(11)外径为5-10mm,外管(14)和中管(11)径比为2.3-5之间,内管(10)半径为1-3mm,同轴定心垫圈(12)设有多个对称小孔,且位于内管(10)和中管(11)之间,外管(14)和中管(11)之间选PTFE用于保持同心;调谐及辅助部分由波导短路滑动端(35)、炬管反射调谐端(34)和炬管上部调节端(33)构成,其中,波导短路端(35)由波导短路板(15)和滑动杆(16)组成,炬管反射调谐端(34)包括调节螺柱(13)和反射板(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波导直馈式微波等离子体炬装置,其特征在于,渐变型波导(30)的宽边(25)所在的面使用法兰(22)通过螺钉结构与常规波导件出口端紧密相连,圆孔(23)用螺钉结构紧固,窄边(26)所在面通过法兰(42)与法兰(3)紧密相连,渐变型波导(30)上下两个宽面高度同时变化,渐变型波导(30)底面与法兰(3)垂直,仅上面(24)高度发生变化;
渐变型波导(30)的窄边(26)通过法兰(42)和法兰(3)与窄边压缩波导(31)微波入口端(2)紧固,窄边压缩波导(31)下端面(1)包含有一个开孔圆台(4),开孔圆台(4)与炬管外管(14)顶端平顶锥体(5)紧密配合,通过螺钉/内螺纹结构装配在一起,保证窄边压缩波导(31)内部下表面与炬管外管(14)顶端平顶锥体(5)外表面平滑电导连接,窄边压缩波导(31)上端面与开孔圆台(4)对应的位置有另一个带孔圆台(17),带孔圆台(17)上装配一带孔的圆形金属挡板(18),带孔圆台(17)的内孔是与炬管外管(14)形状对应的平顶锥体,带孔圆台(17)内孔与炬管外管(14)同轴且内孔直径比炬管顶端直径大以形成间隙,带孔的圆形金属挡板(18)的内孔(20)直径与外管(14)内径相等,且与炬管外管开口端之间形成间隙,带孔的圆形金属挡板(18)与带孔圆台(17)之间通过螺纹装配,内孔(20)也可以做成略高于开孔的金属挡板18的圆筒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波导直馈式微波等离子体炬装置,其特征在于,同轴炬管(32)垂直装配在窄边压缩波导(31)之上,其中,外管(14)和中管(11)之间使用PTFE/陶瓷材质保证同心度,中管(11)和内管(10)使用同轴定心垫圈(12)保持同心度,同轴定心垫圈(12)远离放电端一定距离处,外管(14)侧壁有一个用于引入屏蔽气(7)的导管(6),导管(6)与外管(14)相切连接,外管(14)底端含有限位金属挡板(41),该金属挡板内含有一个螺纹孔,与外管(14)内调节螺柱(13)外螺纹匹配调节,该调节螺柱(13)内孔直径与中管(11)外径相等且能相对滑动,调节螺柱(13)上端为外径与外管(14)内径相等的反射板(19),反射板(19)与外管(14)实现电接触且能相对滑动,中管(11)和内管(10)顶端齐平,并与带孔的圆形金属挡板18最高处齐平,炬管轴心(21)与窄边压缩波导(31)宽面垂直,中管(11)和内管(10)均为气体通路,内管(10)用于通入样品气溶胶或载气和样品的混合物(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波导直馈式微波等离子体炬装置,其特征在于,同轴定心垫圈(12)为带有多孔的环形孔板,其中外壁(29)的直径与炬管的中管(11)内径相等,内壁(27)的直径与炬管的内管(10)外径相等,同轴定心垫圈(12)上含有对称分布的多个通气孔(28),同轴定心垫圈(12)置于炬管开口端,保持与中管(11)和内管(10)同心度,从中管(11)引入的气体通过同轴定心垫圈(12)上通气孔(28)继续向开口端流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7942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