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石墨电子散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79748.8 | 申请日: | 2013-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818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田金星;罗亚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F21V29/00;C01B31/04;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崔友明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墨 电子 散热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石墨电子散热材料,其由下述方法制备而得,包括有以下步骤:
1)将原料可膨胀石墨通过负压系统送入高温炉内的脉冲中、高频电感应场中,可膨胀石墨由于内生脉冲电涡流瞬间升温并膨胀为石墨蠕虫;
2)将上述石墨蠕虫经一次固气分离器进行固气分离,其中膨胀充分的石墨蠕虫由其顶部进入二次固气分离器进行固气再分离,再分离后的石墨蠕虫则由二次固气分离器底部排出;未充分膨胀的石墨蠕虫经一次固气分离器进行固气分离后,则由其底部排出,再经螺旋输送机返回膨胀炉进行二次再膨胀,从而在膨胀炉与一次固气分离器间形成了物料的局部循环;
3)将上述由二次固气分离器底部排出的石墨蠕虫冷却后,直接通过或加入碳纳米管后再通过下方带有电极且其上方有压延辊的运动的输送带,压延辊施以近乎与石墨层面垂直方向的压力,石墨蠕虫体积沿膨胀时的反方向被大大压缩,得到被初步压缩的纯石墨蠕虫或含碳纳米管的石墨蠕虫;
4)将被初步压缩的石墨蠕虫或含碳纳米管的石墨蠕虫再通过模压或多段辊压方式压制成柔性石墨膜、板或卷材,其垂直面内热导率为10-30w/(m.k),平行面内热导率为300-900w/(m.k)。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电子散热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膨胀石墨的粒度大小为+50目、+80目、+100目或+150目,其膨胀倍率为>200ml/g,所述的碳纳米管的粒度为2-30nm,其加入量为可膨胀石墨的0-8%,质量百分比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电子散热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脉冲中、高频电感应加热源中脉冲中频为300~3000KHZ电感应加热源,脉冲高频为3~30MHZ电感应加热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电子散热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膨胀炉体(3)为圆柱体且由碳材料构成,其中物料是自下而上通过膨胀炉体,其内温度为900-1400℃。
5.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电子散热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
1)将原料可膨胀石墨通过负压系统送入高温炉内的脉冲中、高频电感应场中,可膨胀石墨由于内生脉冲电涡流瞬间升温并膨胀为石墨蠕虫;
2)将上述石墨蠕虫经一次固气分离器进行固气分离,其中膨胀充分的石墨蠕虫由其顶部进入二次固气分离器进行固气再分离,再分离后的石墨蠕虫则由二次固气分离器底部排出;未充分膨胀的石墨蠕虫经一次固气分离器进行固气分离后,则由其底部排出,再经螺旋输送机返回膨胀炉进行二次再膨胀,从而在膨胀炉与一次固气分离器间形成了物料的局部循环;
3)将上述由二次固气分离器底部排出的石墨蠕虫冷却后,直接通过或加入碳纳米管后再通过下方带有电极且其上方有压延辊的运动的输送带,压延辊施以近乎与石墨层面垂直方向的压力,石墨蠕虫体积沿膨胀时的反方向被大大压缩,得到被初步压缩的纯石墨蠕虫或含碳纳米管的石墨蠕虫;
4)将被初步压缩的石墨蠕虫或含碳纳米管的石墨蠕虫再通过模压或多段辊压方式压制成柔性石墨膜、板或卷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石墨电子散热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膨胀石墨的粒度大小为+50目、+80目、+100目或+150目,其膨胀倍率为>200ml/g,所述的碳纳米管的粒度为2-30nm,其加入量为可膨胀石墨的0-8%,质量百分比计。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石墨电子散热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脉冲中、高频电感应加热源中脉冲中频为300~3000KHZ电感应加热源,脉冲高频为3~30MHZ电感应加热源。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石墨电子散热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膨胀炉体(3)为圆柱体且由碳材料构成,其中物料是自下而上通过膨胀炉体,其内温度为900-1400℃。
9.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电子散热材料,作为各种电子器件、LED照明的散热或传热膜、板材料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7974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