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座椅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80287.6 | 申请日: | 2013-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411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诸思宇;乔文利;李侠;徐东海;许伟;杨晓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48 | 分类号: | B60N2/48;B60N2/62;B60N2/64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季申清 |
地址: | 201315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座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座椅,属于座椅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对于汽车座椅系统来说影响座椅舒适性最大部件是座椅泡沫产品,具体改善舒适性的方法是更改与人体接触区域的发泡硬度或密度。
发泡材料一般设置于头部、背部、臀部,腿部等位置,为了提高舒适性,现有的汽车座椅大体上都会设置两层不同硬度的发泡材料,外层的发泡材料硬度一般比内层发泡材料的硬度低一些,但硬度较低的发泡还是无法消除局部压强过大对人体产生的不适。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汽车座椅,为改善舒适性,采用设置两层或多层的不同硬度的发泡材料,外层发泡材料的硬度相对较低,但是这种设计思路存在局限性,任然无法消除局部压强过大对人体产生的不适。
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座椅,所述汽车座椅包括内层的普通发泡层和外层的记忆海绵层的双层结构;所述汽车座椅包括头枕1,坐垫,靠背,各部位内的记忆海绵厚度都不均匀;所述坐垫自近靠背侧往远离靠背侧依次分为臀部区6、腿部区7,所述臀部区6两侧设有腿外侧支撑区9,其记忆海绵层厚度分别占所述双层结构厚度的40%-70%,30%-60%,30%-50%。所述靠背自上而下分为上背部区2,胸椎区3,腰部区4,骶部区5,所述靠背两侧为背侧支撑区8,其各自记忆海绵层占所述双层结构厚度的30%-60%,40%-60%,30%-50%,20%-40%,30%-50%;所述头枕1的记忆海绵层占所述双层结构的20%-60%。
记忆海绵层学名:慢回弹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简称记忆聚氨酯发泡,常用名称有:记忆海绵,惰性海绵,慢回弹海绵,低反弹海绵,慢弹棉,零压感海绵等。为得到更好的舒适性,将记忆聚氨酯发泡,即记忆海绵引入汽车座椅中,将汽车座椅分为内侧的普通发泡层和外侧的记忆海绵层。记忆海绵的特点是可自行根据不同使用者形状塑造完美贴合且感受极佳的接触,再将汽车座椅的不同大区域进行分类,增加记忆海绵的厚度可以增加与人体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局部应力,提升舒适性,针对不同区域人体所需承受应力大小的特点,将记忆海绵的厚度进行不均匀的布置,同时,为了维持座椅的外形,使双层结构的整体厚度变化不大,进行了普通发泡层和记忆海绵层的厚度配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汽车座椅是后排座椅,包括翻动式扶手,所述翻动式扶手上翻后形成所述靠背的一部分,其记忆海绵层占所述双层结构厚度的20%-60%。
更进一步的,所述臀部区6自近靠背侧往远离靠背侧依次分为臀后周边区6a,臀部中间区6b,臀前周边区6c,其记忆海绵层分别占所述双层结构厚度的40%-60%,50%-70%,40%-60%。
更进一步的,所述腿部区7自近靠背侧往远离靠背侧依次分腿部舒适区7a,腿部支撑区7b,其记忆海绵层分别占所述双层结构厚度的40%-60%,30%-50%。
更进一步的,所述上背部区2自上而下分为背部支撑区2a,背部舒适区2b,其记忆海绵层分别占所述双层结构厚度的30%-50%,40%-60%。
更进一步的,所述头枕1包括中间舒适区1b和外周支撑区1a,其记忆海绵层分别占所述双层结构厚度的40%-60%,20%-40%。
更进一步的,所述翻动式扶手上翻后自上而下包括上背部区2,胸椎区3,腰部区4,其记忆海绵层分别占所述双层结构厚度的20%-40%,40%-60%,20%-40%。
优选的多个技术方案,针对汽车座椅的头枕,背部,坐垫等部位受力特点,对上述部位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分,同时,对细分区域记忆海绵层的厚度范围进行了不同的设置,使得各细分区域的记忆海绵层占所述双层结构厚度的百分比达到适合的数值,从而提高了汽车座椅的舒适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记忆海绵回弹性好,增加与人体的接触面积,分散压力,将人体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在座椅骨架上,因而可避免局部压强过大对人体产生的不适;
2)对汽车座椅不同大区域进行分类,根据不同区域人体受力不同,设置不同厚度的记忆海绵,降低人体局部应力,提高舒适度,同时记忆海绵使用更合理,避免材料浪费,同时,通过每个区域记忆海绵层与普通发泡层厚度配比的设置,获得合理汽车座椅外形。
3)再对汽车座椅不同大区域进一步细分,以及根据不同细分区域人体受力不同,进行不同记忆海绵厚度占比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舒适度,同时优化了材料使用的效率;
4)由于均匀分散压力,对于车辆行驶中产生的震动也可适量吸收,起到避震效果,可吸收由于意外事故对人体产生的冲击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802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