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水处理的自清洗膜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82819.X | 申请日: | 2013-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650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徐翀;毛维东;谢毫;周如禄;柳炳俊;郭中权;李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杭州环保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1/44 | 分类号: | C02F1/44;B01D6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张娜 |
地址: | 23200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水处理 清洗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水处理的自清洗膜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水资源短缺,随着工农业发展,水质污染也越来越严重。膜处理技术是近二、三十年来新发展起来的水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用于脱盐的反渗透膜、纳滤膜、电渗析膜等,以及用于去除悬浮物、颗粒物的超滤膜、微滤膜等。
在生活用水及工业用水的处理上,现有技术以超滤膜为主的膜系统应用非常广泛,通常包括原水加压泵、膜系统、阀组、中间水池、反冲洗水泵等部分,通过反冲洗水泵,将中间水池的水反注入膜系统中,对其进行清洗。膜系统清洗期间,膜处理装置的过滤功能暂停工作,清洗完毕后恢复。
现有膜处理装置组成相对复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膜处理装置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水处理的自清洗膜处理装置,用以解决现有膜处理装置组成相对复杂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水处理的自清洗膜处理装置,包括:
由至少两个膜元件组成的膜系统,各膜元件的入水口与压力水源之间均设有一水流方向控制阀,各膜元件的产水出水口均连接至同一切断阀,各膜元件的废水出水口均通过一止回阀连接至同一排水背压阀;
其中,所述水流方向控制阀具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压力水源连接,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膜元件的入水口连接,所述第三接口与清洗废水排水口连接;
在水处理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连通且所述第三接口关闭,在自清洗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连通且所述第一接口关闭。
进一步的,所述水流方向控制阀为三通阀;或者,
所述水流方向控制阀为由第一双通阀和第二双通阀组成的阀组,其中,所述第一双通阀的第一端与所述压力水源连接,所述第一双通阀的第二端与所述膜元件的入水口连接,所述第二双通阀的第一端与所述清洗废水排水口连接,所述第二双通阀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双通阀的第二端连接。
可选的,所述水流方向控制阀为手动阀门、电动阀门、气动阀门或者液压阀门。
可选的,所述膜元件类型为超滤膜元件、微滤膜元件;结构形式为中空纤维膜元件、管式膜元件、陶瓷膜元件、合金膜元件能够反冲洗的膜元件。
可选的,所述切断阀为球阀、蝶阀或者闸阀。
本发明用于水处理的自清洗膜处理装置,通过至少两个膜元件的膜处理系统,以及水流方向控制阀、切断阀、止回阀和背压阀等阀组,实现膜元件的自清洗,简化了膜处理装置的组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用于水处理的自清洗膜处理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用于水处理的自清洗膜处理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用于水处理的自清洗膜处理装置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用于水处理的自清洗膜处理装置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用于水处理的自清洗膜处理装置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压力水源; 2:废水排水口; 3:清洗废水排水口;
10:膜系统; 11:膜元件; 111:膜元件的入水口;
112:膜元件的产水出水口; 113:膜元件的废水出水口;
12:水流方向控制阀; 121:第一接口; 122:第二接口;
123:第三接口; 13:切断阀; 14:止回阀;
15:排水背压阀; 22:三通阀; 221:三通阀的第一接口;
222:三通阀的第二接口; 223:三通阀的第三接口;
32:双通阀组; 321:第一双通阀;
321a:第一双通阀的第一端; 321b:第一双通阀的第二端;
322:第二双通阀; 322a:第二双通阀的第一端;
322b:第二双通阀的第二端; 41:消毒系统; 51:水源;
52:增压泵; 53:高压泵; 54:反渗透膜元件;
55:消毒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杭州环保研究院,未经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杭州环保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8281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