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光伏并网微逆变器的新型高电压增益混合直流变换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82822.1 | 申请日: | 2013-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809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张超;徐磊;李国庆;周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M3/315 | 分类号: | H02M3/315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李媛媛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并网 逆变器 新型 电压 增益 混合 直流 变换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电压增益混合直流变换器,具体来说,是由具有倍压功能的新型Boost电路(电路A)和反激式变换器(电路B)共同构成。
背景技术
受光伏模块输出电压限制,目前并网的光伏发电系统多采用模块串联供电,但是不同模块间的特性差异会降低光伏器件的发电效果,而局部阴影更会加剧这一问题。微逆变器能够实现单一光伏模块并网发电,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手段。其中高电压增益直流变换器将较低的模块输出电压提升至350V-400V从而实现逆变器并网发电,是微逆变器的核心部件。
目前,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多种高电压增益变换器解决思路。传统非隔离变换器升压能力有限,虽然可通过增加耦合电感提高变换器的电压增益,但随之而来的漏感会造成较高的开关管关断电压。不仅如此,此类电路输入电流纹波较大,降低了光伏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效果,系统功率密度难以提高。交错并联或者有源钳位电路虽可缓解上述问题,但是系统结构的复杂性和控制难度限制了它的应用。反激式变换器与Boost电路有机结合,可有效利用变压器漏感能量,提高系统效率,但反激式变换器输出二极管反向阻断电压较高的问题依然存在。因此,研究能满足光伏模块并网工作要求的高电压增益、高效率、工作可靠的直流变换器成为微逆变器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高电压增益混合直流变换器,它由倍压Boost电路和反激式变换器结合而成,通过共用部分器件简化电路结构,通过串联上述电路输出端向负载供电提高系统电压增益,并且由于倍压Boost电路输出电压的显著提升,减轻了反激式变换器工作压力,继而降低了反激式变换器输出端二极管的反向阻断电压。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用于光伏微逆变器的新型高电压增益混合直流变换器,包括反激式电路、Boost电路及其倍压电路,反激式电路包括变压器HT一次侧的功率开关管MOS、输入电容Cin、反激式变换器的励磁电感Lm和漏感LK,以及变压器HT二次侧的二极管D4、电容CO2;Boost电路包括二极管D1、电容Cr1以及上述变压器HT一次侧的器件;Boost倍压电路包括电容Cr2、电感L、二极管D2和二极管D3,其特征在于,电源的正端连接输入电容Cin正端和励磁电感Lm,电源的负端分别连接输入电容Cin负端、功率开关管MOS的源极、电容Cr1的负端和电容CO1的负端;所述漏感LK正端接励磁电感Lm负端,所述漏感LK负端分别接电容Cr2负端、二极管D1负端和功率开关管MOS漏极;所述电感L的一端接电容Cr2正端,另一端接二极管D2负端和二极管D3正端;所述二极管D4的正端接在变压器HT的负端,二极管D4的负端接在电容CO2的正端,电容CO2的负端分别连接变压器HT的正端和电容CO1的正端。
本发明电路所具有的高电压增益、高效率十分适合用于小功率新能源发电系统,其具体优点如下:
1)反激式变换器原边侧的励磁电感、输入电容及开关器件MOS同时为倍压Boost电路的输入端,电路结构简单;输出端由上述电路串联供电,有效提高了电压的增益;充分利用了反激式变换器的漏感,提高了电路转换效率。
2)倍压Boost电路输出电压的显著增加可有效降低反激式变换器中变压器的匝比,从而减轻输出二极管的反向阻断电压应力。
3)倍压Boost电路中电容对MOS器件的关断电压有效钳位,降低了器件的耐压等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混合型高增益直流变换器电路图。
图2-图6是本发明所提出混合变换器一个开关周期内的五个工作阶段。
图7是一个开关周期内主要工作波形。
图8是不同电路电压增益比较。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828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