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致热型MEMS热电堆红外探测器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83551.1 | 申请日: | 2013-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454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毛海央;欧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J5/14 | 分类号: | G01J5/14;B81B7/02;B81C1/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 |
地址: | 214135 江苏省无锡市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致热型 mems 热电 红外探测器 结构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致热型MEMS热电堆红外探测器结构,包括衬底(101);其特征是:所述衬底(101)的上表面设置介质支撑膜(301),所述介质支撑膜(301)与衬底(101)内的释放阻挡体共同形成释放阻挡带(302),衬底(101)内的上部通过释放阻挡带(302)形成热隔离腔体(901);热隔离腔体(901)的正上方设有红外吸收层(501),所述红外吸收层(501)的外侧设有若干热电堆,且所述红外吸收层(501)外侧的若干热电堆串接后电连接成一体;热电堆对应邻近红外吸收层(501)的一端形成探测冷端,热电堆对应远离红外吸收层(501)的一端形成探测热端,热电堆的探测冷端与红外吸收层(501)相接触,热电堆的探测热端位于介质支撑膜(301)上并通过第一电绝缘热导通结构(502)与微型加热电阻条(703)相连;所述微型加热电阻条(703)与位于相互串接的热电堆外侧的第二金属电极(705)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热型MEMS热电堆红外探测器结构,其特征是:相互串接的热电堆外侧设置用于将探测电压输出的第一金属电极(704),所述第一金属电极(704)与串接的热电堆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热型MEMS热电堆红外探测器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热电堆包括第一热偶条(401)及与所述第一热偶条(401)对应配合的第二热偶条(402),所述第一热偶条(401)及第二热偶条(402)对应形成探测热端的一端通过第二金属连接线(702)电连接,第一热偶条(401)及第二热偶条(402)对应形成探测冷端的一端通过第一金属连接线(701)电连接,以将红外吸收层(501)外侧的热电堆串联成一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致热型MEMS热电堆红外探测器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红外吸收层(501)在探测冷端趴跨在第一热偶条(401)及第二热偶条(402)的端部,以在第一热偶条(401)、第二热偶条(402)的端部形成第二电绝缘热导通结构(503),红外吸收层(501)通过第二电绝缘热导通结构(503)与第一热偶条(401)及第二热偶条(402)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热型MEMS热电堆红外探测器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微型加热电阻条(703)的加热温度范围为40-250摄氏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致热型MEMS热电堆红外探测器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红外吸收层(501)上覆盖有红外吸收层保护膜(601),第一热偶条(401)及第二热偶条(402)上设置有热偶条保护膜(60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未经江苏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8355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模拟汽油机末端气体自燃的定容燃烧弹系统
- 下一篇:射频电缆头制作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