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V-lap技术的功能性文胸杯垫的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85617.0 | 申请日: | 2013-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04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余燕平;李健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A41C3/14 | 分类号: | A41C3/14;D04H1/70;D04H1/4382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 |
地址: | 20162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lap 技术 功能 文胸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垂直成网(V-lap)技术的功能性文胸杯垫的制作方法,属于功能性文胸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全球女性社会工作比重的增大,职业女性在家庭和社会工作两种角色的扮演过程中,往往会有很大的精神和身体压力。特别是在我国东南沿海等城市,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压力的加大、饮食结构的改变、生活方式的西化以及生育模式的改变,女性的健康受到严重的威胁,乳房成为“多灾之地”。乳腺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成为困扰女性健康的头号大敌。再加之穿着过程或清洗过程的不当,往往会造成细菌滋生,文胸变形等,在佩戴过程中威胁着广大女性的健康。普通的海绵文胸,具有如下缺陷:
(1)文胸罩杯的海绵成分,是石油和沥青的合成物,将海绵燃烧会还原成为沥青。海绵罩杯的生产是采用热压塑形工艺,罩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浓烟和化学异味。因此,海绵罩杯本身是不健康的。
(2)海绵容易氧化,发生变形:海绵文胸在日常穿着、洗涤与晾晒中,海绵罩杯会因为氧化而变硬、发黄、以及变形。变形后作用于乳房的压力改变而造成血液循环不畅,成为乳房疾病的隐患。
(3)海绵藏污纳垢,滋生细菌。文胸贴身穿着,人体代谢的汗液与污垢,进入海绵罩杯后,会被附着在海绵的空洞内,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而影响健康。
(4)海绵附着力强,洗涤剂残留高,影响健康。就如同用海绵抹布洗碗,洗洁精的泡沫总是很难清洗干净。海绵文胸也具备同样的特性,反复洗涤的洗涤剂大量残留在海绵罩杯中,贴身穿着参与人体代谢循环,危害女性健康。
(5)海绵罩杯不透气,严重影响女性健康:海绵罩杯虽然手感手软。其实是不透气的,特别是夏季文胸贴身穿着闷热难受。不透气形成的闷热,对是血液循环处于不健康的状态,长期穿着造成乳房疾病发病率高。
因此,佩戴具有科技功能性文胸产品以保护乳房,吸引了广大女性的注意。
功能性文胸的制作方法有很多,现在一般常用的方法是用功能性纤维与棉的混纺纱来制作文胸外层的面料,也可以在文胸的胸杯垫里加入功能性颗粒,但现在的胸杯垫一般是用聚酯胺泡沫塑料或硅橡胶等来制作,聚酯胺泡沫塑料便用时间长了会发黄,而且其透气效果和放湿效果也不令人满意,从而制约了功能性文胸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功能性文胸杯垫的制作方法,其制作的文胸杯垫不仅具有功能性,而且透气性、压缩弹性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于V-lap技术的功能性文胸杯垫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由以下6个步骤组成:
步骤1:将功能性纤维和主体纤维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主体纤维为外层纤维熔点比内层纤维熔点低的皮芯结构的复合纤维,或熔点低于功能性纤维的单纤维;
步骤2:对混合后的纤维进行开松和混合,然后再对开松和混合后的纤维进行梳理,以使纤维伸直平行;
步骤3:交叉铺网,进行二次梳理,去除杂质,伸直纤维;
步骤4:垂直成网;
采用垂直成网设备,将经过二次梳理后的梳理网在垂直的平面连续地折叠,再将折叠后的梳理网推挤成形;
步骤5:利用烘箱对垂直成网后的纤网进行热烘,热烘温度大于复合纤维的外层纤维熔点且小于复合纤维的内层纤维熔点,或大于单纤维的熔点,使复合纤维的外层纤维或单纤维熔融,冷却后粘合,形成成型的纤网;
步骤6:对成型的纤网进行分切,制作成胸杯垫的形状。
优选地,所述功能性纤维包括远红外功能性纤维、负离子功能性纤维、阻燃抗菌功能性纤维。
优选地,所述复合纤维为elk纤维或ES纤维。
优选地,所述单纤维为聚乙烯(PE)纤维。
优选地,所述步骤5中热烘温度为130℃~210℃。
相对现有普通文胸杯垫,基于V-lap技术制成的功能性文胸杯垫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856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