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的电子烟控制芯片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86137.6 | 申请日: | 2013-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511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方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拓尔微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24F47/00 | 分类号: | A24F4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7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电子 控制 芯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的电子烟控制芯片。
背景技术
电子烟是采用内部电池供电,以及通过内部处理芯片采样检测用户吸烟动作,当检测到用户吸烟时,将触发信号送至控制电路,驱动电热丝雾化烟油产生香烟气味,同时控制相应的显示电路,实现必要的显示功能。电子烟主要包括两个部分:首先是采样检测,其次是电热丝控制。对于采样检测部分,目前有通过开关式咪头进行检测,当用户有吸烟动作时,由于气压的作用,开关式咪头正负极闭合,控制电路检测到咪头正负极闭合后,开始驱动发热丝。但是为了提高灵敏度,在很小的吸力下能够检测出吸烟动作,需要把开关式咪头的正负极靠得很近,这样,在微小的震动下,可能会使开关式咪头的正负极闭合,从而误触发吸烟,长时间的误触发会导致电子烟过度发热,电池过度放电,缩短电池寿命。另外,由于开关式咪头膜片与固定基板之间的距离很难精确控制,导致传统的一次性电子烟产品灵敏度过低,因此,传统的咪头可靠性较低。随后产生了采用电容式咪头的电子烟,电容式咪头主要由导电薄膜和基板组成,由于气流的强度和方向会影响导电薄膜和基板之间的距离,进而影响咪头的等效电容,通过检测咪头电容值就可以检测用户相应吸烟动作。电容式咪头的引入,大大增加了咪头的灵敏度,但是,由于电容值的检测较为复杂,同时由于导电薄膜的设计工艺偏差以及电容式咪头会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例如温度等,均会对电容产生影响,所以电容式咪头具有相对于较高的灵敏度的同时,可靠性的影响因素相对于传统的开关式咪头反而更多了。对于电热丝控制部分,普遍采用的方式是当检测到吸烟动作后,运算电路向驱动电路发出触发信号,控制驱动功率开关管的导通,对外部电热丝进行加热,这样,在电池电压较高时,开关管导通后,电热丝的电流较大,会缩短电池寿命。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的缺点,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明的电子烟控制芯片,有效的提高了电子烟芯片的灵敏度及可靠性,使电子烟能够在很小的吸力下也能产生烟雾,且不会发生误触发吸烟的现象,并且有效解决现有的电子烟芯片因长时间连续的误触发吸烟动作导致的电子烟过度发热,烫化电子烟塑料外壳,缩短电子烟的寿命,良品率低等一系列问题,同时优化驱动控制部分,实现不同电压的驱动电流的稳定,延长电池寿命。
为达成以上所述的目的,本发明的一种新型的电子烟控制芯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的电子烟控制芯片,其特征在于,电容式咪头装置通过恒定电流产生电路与咪头电容检测装置连接,所述咪头电容检测装置与驱动控制电路装置连接。
自动识别咪头电容并根据外界情况适时刷新检测频率的阈值,检测外部供电电压,并根据电压调整驱动方式,实现驱动电流的稳定。
所述驱动控制电路根据外界电源电压自动调整。
采用如上技术方案的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有效的提高了电子烟芯片的灵敏度及可靠性,使电子烟能够在很小的吸力下也能产生烟雾,且不会发生误触发吸烟的现象,并且有效解决现有的电子烟芯片因长时间连续的误触发吸烟动作导致的电子烟过度发热,烫化电子烟塑料外壳,缩短电子烟的寿命,良品率低等一系列问题,有效解决较高电压工作时不必要功率损耗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将咪头电容值简化为内部采样频率的环路振荡电路示意图。
图3为咪头电容检测内部逻辑功能图。
图4为驱动控制占空比产生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这些实施例的描述并不是对本发明的内容做限定。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对本发明内容所作的等同替换,或相应的改进,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新型的电子烟控制芯片,电容式咪头装置通过恒定电流产生电路与咪头电容检测装置连接,咪头电容检测装置与驱动控制电路装置连接。在采用电容式咪头的电子烟结构中,通过恒定电流对咪头电容的周期性充放电,实现产生随咪头电容变化的震荡频率的方式,检测该频率实现对咪头中气流的方向和强度的检测。芯片内部的自学习检测功能,实现吸烟特性检测不受咪头工艺偏差以及环境变化的影响。内部特有的抗干扰特性,滤除外界干扰对电子烟输出特性的影响。针对电热丝的驱动,提出一种输出电流恒定不受电池电压影响的驱动方式,有效延长电池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拓尔微电子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西安拓尔微电子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861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