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手背静脉识别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86661.3 | 申请日: | 2013-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668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李称鑫;刘雁飞;张丹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天堰医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滨海***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背 静脉 识别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学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背静脉识别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交通、通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身份鉴别的难度和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身份鉴别有着特别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战略意义,金融、安全、网络、电子商务等无一不需要可靠的身份鉴别。传统的利用密码等身份鉴别的方法具有易遗忘、易假冒等缺点,已不符合现代数字社会的需要。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鉴别技术利用人本身所拥有的生物特征来判别人的身份,这些生物特征具有“人各有异,终生不变,随身携带”三个特点,具有稳定、便捷、不易伪造等优点,近年来已成为身份鉴别的热点。常用的生物特征包括指纹、掌纹、虹膜、脸像、声音、签名和笔迹等。手背静脉作为重要的身份鉴别特征,具有唯一性、稳定性、可采集性、非侵犯性等特点,非侵犯性(非接触性)的识别是身份鉴别研究与应用发展的必然趋势,与脸像、声音等非接触式的身份鉴别方法相比,人的静脉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尤其近年来,随着红外技术的发展,对人体手背血管分布的探测已越来越精确,日本、韩国已相继对此展开了研究,并有相关产品问世,而在国内,却鲜有报道,因此研究基于手背静脉进行识别的技术刻不容缓。
发明内容
为了更加精确更加系统的进行静脉识别,本发明供一种手背静脉识别系统。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手背静脉识别系统,所有的生物识别系统都包括如下几个处理过程:采集、预处理和对比。静脉识别处理包括图像采集、静脉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特征值的比对与匹配、分类等过程。“一对一”认证多用于民用场合,“一对多”的识别主要用于刑侦领域。
本发明的功能在于,对手背的静脉进行识别。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以下优点:更加精确,更加系统。
附图说明
图1为手背静脉识别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手背静脉识别系统。一个优秀的生物识别系统要求能够实时迅速有效的完成其识别过程。所有的生物识别系统都包括如下几个处理过程:采集、预处理和对比。静脉识别处理包括图像采集、静脉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特征值的比对与匹配、分类等过程。
静脉图像提取
能否提取到高质量的手背静脉图象直接影响到后面的相关处理能否顺利进行,经过对人体血管的分布及红外成像原理的研究,这里我们采用了探测波长在 0.9 微米左右的IR 型红外热像仪拍摄 256 灰度级的人体手背静脉图像,得到灰度区分比较明显的静脉灰度图像。
静脉图像预处理
在静脉识别过程中,输入的静脉图像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如拍摄时图像质量不高或者录入过程中发生岐变,经常使静脉图像模糊不清,产生伪特征点,会造成识别系统的拒认或误认。静脉图像的预处理的作用就是去除图像中的噪声,把它变成清晰的图像,便于提取正确的静脉特征,预处理是静脉识别过程中的第一步,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静脉识别的效果。
静脉图象的特征提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天堰医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天堰医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866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