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高精度车辆超载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87205.0 | 申请日: | 2013-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454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陶泽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市创新科技检测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G19/03 | 分类号: | G01G19/03 |
代理公司: | 苏州华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2 | 代理人: | 傅靖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高精度 车辆 超载 检测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高精度车辆超载检测系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高精度车辆超载检测系统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车辆超载对安全行车或运输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严重危及国家和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诱发了大量的道路交通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据统计,70%的道路交通事故是由于车辆超载引发的,50%的群死群伤事故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与超载有直接关系。 因此国家加大了对车辆超载现象的预防和查处,具体措施是在公路的收费口处设置车辆超载检测装置,现有的车辆超载检测装置通常是通过在收费口处设置称重装置,通过称重装置测试车辆的载荷是否超重,由于司机在交费时车辆往往不能准确停在称重装置的受力重心上,因此这样称出来的车辆载荷往往不准确,亟需一种高精度车辆超载检测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检测精度高且维修方便的新型高精度车辆超载检测系统。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高精度车辆超载检测系统,用于检测待测试车辆的载荷,包括:
测试台,支撑连接所述待测试车辆并且与所述待测试车辆的车轮摩擦接触;
支撑底座,支撑连接所述测试台并且与所述测试台零摩擦接触;
限位部,设置于所述测试台一侧或多侧并且限制所述测试台的移动;
车辆载荷检测装置,包括力传感器,所述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测试台和限位部之间并且检测所述测试台对所述限位部的压力和/或拉力。
优选的,所述车辆载荷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控制电路和电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控制电路的第一显示装置和/或第一报警装置,所述第一驱动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力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支撑底座和限位部均设置于水平地面上,所述水平地面与所述测试台的上表面之间设置有楔形坡面。
优选的,所述支撑底座设置于位于水平地面的凹陷部中,所述限位部为所述凹陷部的侧壁;所述水平地面与所述测试台的上表面齐平。
优选的,所述支撑底座包括支撑板、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的滚珠轨道以及设置于所述滚珠轨道中的滚珠,所述支撑板固定设置;所述滚珠移动连接所述测试台。
优选的,所述滚珠轨道沿任意一个方向或多个方向延伸。
优选的,所述支撑底座包括支撑板和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的直线轴承,所述支撑板固定设置;所述直线轴承移动连接所述测试平台。
优选的,所述支撑底座为直线导轨,所述直线导轨固定设置;所述直线导轨移动连接所述测试台。
优选的,所述新型高精度车辆超载检测系统还包括车辆宽度检测转装置,所述车辆宽度检测装置包括宽度传感器、与所述宽度传感器通信连接的第二驱动控制电路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控制电路的第二显示装置和/或第二报警装置和/或扣费系统,所述宽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测试台上并且检测所述待测试车辆的宽度。
本发明还提供另一个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高精度车辆超载检测方法,采用如上所述的检测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一)测试所述测试台与所述待测试车辆接触面的摩擦系数μ;
(二) 所述待测试车辆在所述测试台上刹车并且与所述测试台摩擦移动连接时,通过所述力传感器测试所述限位部受到的压力或拉力F,F即为所述待测试车辆的制动力;
(三)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待测试车辆的载荷G:
。
采用此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设置测试台、支撑底座、限位部以及车辆载荷检测装置,将行驶至测试台并且进行刹车的车辆的制动力转化为测试台对限位限位部的反作用力,同时根据测试台与待测试车辆的车轮的接触面的摩擦系数换算出上述车辆的载荷,由于将车辆载荷检测装置的力传感器是设置于测试台的一侧或多侧,不需要待测试车辆停在测试台的重心位置,待测试车辆只要停在测试台上就能够准确测量待测车辆的载荷,且力传感器不需要承受待测试车辆的载荷重量,能够延长力传感器的使用寿命,且使用的力传感器数量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新型高精度车辆超载检测系统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新型高精度车辆超载检测系统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新型高精度车辆超载检测系统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新型高精度车辆超载检测系统实施例4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市创新科技检测仪器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市创新科技检测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872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管道用自动瓦斯抑爆装置
- 下一篇:一种车载灭火器筒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