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搜索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88179.3 | 申请日: | 2013-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773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1 |
发明(设计)人: | 李兮芝;郝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30 | 分类号: | G06F17/30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杨波 |
地址: | 518044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搜索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搜索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购物搜索引擎中,通常在进行关键词搜索后或者在“外套”、“皮包”等类目浏览时,会提供如“品牌”、“风格”、“颜色”等属性值链接供用户进行筛选。一般有两类处理方案:
方案一
在一些搜索引擎中,用户选择了一个属性值后,该属性值所在的属性项将会被隐藏。这就导致用户必须取消原属性值的选中状态,否则无法直接切换到属性项的其他属性值,这就带来浏览时的冗余操作。
请参见图1~图3。图1中,通过用户输入的关键词“外套”所得的分类列表中,包括“品牌”、“选购热点”“风格”、“好店推荐”、“颜色”等属性项,每个属性项下都包括了多个属性值供用户选择。现假设用户想查看“品牌”属性项中的“七匹狼”属性值的商品。
图2中,当用户点击了“品牌”属性项中的“七匹狼”属性值后,“品牌”属性项被整个收起了。这样,除非清除“七匹狼”属性值的选中态,否则无法回到图1的状态来选择“品牌”属性项中的其它属性值。
图3中,当用户在图2的基础上再选择一个“风格”属性项中的“日韩个性”属性值后,“风格”属性项就会被隐藏了。这意味着如果用户想切换浏览“风格”属性项中的“英伦风格”属性值的商品,还需要再清除原“日韩个性”的选择。
可见,方案一虽然能保证属性值显示的准确性,但无法提供同一属性项中不同属性值的直接切换功能,导致用户浏览同一属性项中另一属性值的商品时,需要先清除原属性值的选中状态,无端浪费了一次PV(Page View,页面浏览量),也降低了搜索效率。
方案二
在另外一些搜索引擎中,虽然可以允许同一属性项中不同属性值的切换,但无法判断对属性值组合的搜索是否有结果。
请参见图4~图6。图4中,通过用户输入的关键词“手机”所得的分类列表中,包括“品牌”、“操作系统”“合约计划”、“屏幕尺寸范围”等属性项,每个属性项下都包括了多个属性值供用户选择。现假设用户想查看“品牌”属性项中的“nokia”属性值和“操作系统”属性项中的“塞班”属性值组合的商品。
图5中,当用户点击了“nokia”属性值和“塞班”属性值后,页面上便显示出符合搜索要求的商品图标。此时,“品牌”属性项和“操作系统”属性项并没有被隐藏,各个属性项仍然显示多个属性值可供选择。
图6中,当用户点击“操作系统”属性项中的“IOS苹果”属性值,此时,“nokia”属性值和“IOS苹果”属性值的组合便会造成搜索无结果。
可见,方案二虽然可以在同一属性项中不同属性值之间切换,具有一定便捷性,但是无法有效地判断搜索是否有结果,一次无效的搜索也会浪费一次PV,从而也无法有效提高搜索效率。
综上所述,现有的购物搜索引擎存在搜索效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搜索方法及装置,现有的购物搜索引擎存在搜索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提出一种搜索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端发出的用户搜索条件;
提取所述用户搜索条件中的搜索类目;
判断所述用户搜索条件中是否包含用户选择的条件属性值;
若所述搜索条件中包含条件属性值,则获取每个条件属性值所属的属性项;
逐一对每个属性值进行条件聚类运算,所述条件聚类运算包括以所述搜索类目和与要聚类的属性值不属于同一属性项的所有条件属性值为前提聚类条件,获取每一个属性值对应的预设数据库中的对象聚类结果集;
将非空集的对象聚类结果集返回给用户端。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搜索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端发出的用户搜索条件;
提取单元,用于提取所述用户搜索条件中的搜索类目;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用户搜索条件中是否包含用户选择的条件属性值;
属性项判别单元,用于当所述搜索条件中包含条件属性值,获取每个条件属性值所属的属性项;
第一聚类单元,用于逐一对每个属性值进行条件聚类运算,所述条件聚类运算包括以所述搜索类目和与要聚类的属性值不属于同一属性项的所有条件属性值为前提聚类条件,获取每一个属性值对应的预设数据库中的对象聚类结果集;
反馈单元,用于将非空集的对象聚类结果集返回给用户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881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