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物的纠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88576.0 | 申请日: | 2013-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908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叶长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长青 |
主分类号: | E02D35/00 | 分类号: | E02D3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物 纠偏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物的平移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建筑物的纠偏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物倾斜是地基失稳的表现,其地基失稳的主要原因有:①地基土的软弱。地基土一般有厚薄不均,软硬不均等现象,若地基处理不当,特别是在偏心荷载作用下,极易发生不均匀沉降,造成建筑物的倾斜;②两建筑物相距过近,使地基中附加应力叠加,地基沉降量加大而导致建筑物(或相邻单元)间的相互倾斜;③在已有建筑物附近施工并降低地下水位时,引起相邻房屋地基失水固结,建筑物发生倾斜;④建筑物重心与基底形心经常会出现很大偏离的情况。针对建筑物发生倾斜,可以采用适当的技术措施,使沉降较小部位的地基发生沉降,从而来调整建筑物已存在的不均匀沉降,以达到新的沉降平衡,从而矫正建筑物的倾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性能好的建筑物的纠偏方法。
本发明是在建筑物沉降较小一侧的基础下通过人工或机械方法钻水平孔,在上部建筑荷载作用下地基因受荷载面积减小而发生附加应力重力分布,土中附加应力产生应力集中效应,水平孔与周围土体发生弹塑性变形,使地基下沉而迫使建筑物达到回倾目的。
在工程实践中分别钻一排、二排、三排、四排孔洞,发现附加应力分布规律有以下:
(1)从基底到第一排水平孔洞顶点范围之间的土层,附加应力变化由两个趋势;所钻孔洞直径范围内的土柱,从基底向下到孔洞顶点,附加应力大致呈现线性递减趋势;相邻两孔洞范围内的土柱从基底向下到该土层下界面,附加应力大致呈线性递增趋势;
(2)沿孔洞顶点至水平侧壁点再到孔洞底点,附加应力先增大后减小,相比于钻孔前,孔洞顶点和底点附加应力减小,左右水平侧壁点附加应力明显增大,大小为钻孔前该点位置处附加应力的2.2~2.4倍,产生应力集中效应;每排水平孔洞中附加应力最大值位于孔洞水平侧壁点处,第一排孔洞水平侧壁点的附加应力比第二排孔洞水平侧壁点的要大,孔洞排数的变化对相同孔洞侧壁点处的附加应力幅值改变影响不大;
(3)相邻两孔洞之间的土柱在孔洞直径厚度范围土层内,附加应力除在左右水平侧壁点位置处很小范围内变化较大外,在该土层其他区域变化较小,可将该区域附加应力场视为均匀应力场,大小与该土层中点的附加应力一致;简化取土 柱中点处附加应力值代表该应力场;
(4)顶排孔洞底点到底排孔洞顶点之间的范围的土层,附加应力也有两个变化趋势:顶排孔洞直径范围内,从孔洞底点向下到底排两相邻孔洞间土柱,附加应力大致呈线性递增趋势;顶排两相邻孔洞土柱宽度范围内,从上到底排孔洞顶点,附加应力大致呈递减趋势;
(5)从底排孔洞底点向下,附加应力也呈递减趋势;当向下大致至3倍孔洞直径范围的土层深度位置时,附加应力大小趋于钻孔前相应深度位置点处的附加应力值。
地基沉降量具有以下特点:
(1)基础宽度范围内,同一水平层的土沉降量都相同,具有成层性特点;
(2)由于钻孔引起土体附加应力增大而产生沉降量的范围有限,影响深度为底排孔洞向下3倍直径深度处;
(3)钻孔后的地基沉降量比钻孔前的要大,孔洞排数愈多,地基沉降量相应就愈大。
(4)沿基础底面向下,地基沉降量逐渐减小,孔洞间土柱的沉降量也具有成层特点。
采用钻水平孔迫降技术进行纠倾时,设孔洞直径、间距、个数、排数以及孔洞离基底的距离等参数影响地基的纠偏量。
1、孔洞离基底距离对纠偏量的影响
表1为二排孔、孔洞直径为200mm、孔洞间距为600mm、孔洞个数为4条件下,各参照点在孔洞离基底距离分别为30~80cm情况下的纠偏量。A为端部检测点,B为中部检测点。
表1各参照点在不同孔洞离基底距离情况下的纠偏量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长青,未经叶长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885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包装
- 下一篇:改善个体的精神或身体健康状况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