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外循环电絮凝技术处理重金属离子废水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88850.4 | 申请日: | 2013-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881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陆君;马晓云;陆鸿飞;李艳;蔡星伟;潘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通瑞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63 | 分类号: | C02F1/463;C02F9/0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2431 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郭***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循环 絮凝 技术 处理 重金属 离子 废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处理重金属离子废水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外循环电絮凝技术处理重金属离子废水的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重金属废水的处理工艺主要有化学沉淀、化学絮凝、电解还原、膜分离法等,前三种方法存在的问题主要归纳为二次污染严重、有效治理率低、维护困难、废水回用率低等,而膜分离法存在因为膜污染、膜成本高和膜寿命短等问题。近年来在重金属废水处理领域中,电絮凝技术应用得越来越广泛,也颇具竞争力,这是由于电絮凝过程包含了电解气浮和吸附絮凝两种反应、且协同作用,因而可以快速、高效地处理重金属离子废水。传统的一级电絮凝系统在反应初期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和絮体充分接触、碰撞,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反应后期重金属离子浓度和絮体含量减少,絮体吸附利用率下降,一级电絮凝处理结束后还需要后续处理才能将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去除,工艺复杂、能耗大。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重金属离子去除率、利用外循环电絮凝技术处理重金属离子废水的方法。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利用外循环电絮凝技术处理重金属离子废水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调节废水的pH值为4~6.5,电导率为500~7000us/cm;然后进行外循环电絮凝处理:低压脉冲电源控制每对电极之间的平均电流密度为2~8.5mA/cm2,电极间距为5~30mm,电解时间为10~90min,同时电絮凝电解槽底部设有导出管,在管道上安装流体循环泵,控制该循环泵产生的强制对流流量为1~20L/min。
其中,所述废水的重金属离子含量为50~400mg/L。所述废水的重金属离子含量为100~310mg/L。所述废水的pH值为4.5~6,电导率为1200~5000us/cm,每对电极之间的平均电流密度为3~7.5mA/cm2,电极间距为9~25mm,电解时间为20~70min,强制对流流量为5~15L/min。
反应机理:电絮凝主要通过阳极金属电解产生铁离子或铝离子,这些离子通过水解产生氢氧化物吸附絮体,该絮体通过配合作用吸附污染物实现重金属离子的分离,因此电絮凝过程中吸附絮体的产生量及其吸附率对重金属离子去除率和反应能耗影响重大。絮体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同时存在羟基吸附位,内表面的羟基吸附位的吸附效率要低于外表面的吸附效率;同摩尔絮体总量下,小尺寸的絮体有着较高的比表面积,其外表面上的羟基吸附位的体积密度也较高,故较小尺寸的絮体,其吸附总量和吸附密度也要高于大尺寸的絮体。本发明在电絮凝系统中增设强制外循环工艺,通过循环泵将流体从槽底引入到槽口,再从槽口流向槽底,实现电解槽内流体强制循环流动,对絮体进行破碎和均匀化处理,减小吸附絮体的尺寸,以增大吸附絮体的比表面和羟基吸附位密度。
有益效果: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为电絮凝过程中通过强制外循环形成的流体湍流破碎絮体,相比普通电絮凝,强制外循环电絮凝将使得吸附絮体尺寸更小,絮体外表面羟基密度更高,絮体内表面相对无效的羟基吸附位更少,絮体分布得更均匀,从而离子吸附去除率能够达到80%~95%。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含镍重金属废水,其镍含量为50mg/L,首先调节废水的pH值为4,电导率为7000us/cm;然后将废水置于电解槽中进行外循环电絮凝处理:低压脉冲电源控制每对电极之间的平均电流密度为8.5mA/cm2,电极间距为5mm,电解时间为90min,同时电絮凝电解槽底部设有导出管,在管道上安装流体循环泵,控制该循环泵产生的强制对流流量为20L/min,处理结束后,镍含量为2.5mg/L,镍去除率为95%。
实施例2:一种含钴重金属废水,其钴含量为100mg/L,首先调节废水的pH值为4.5,电导率为5000us/cm;然后将废水置于电解槽中进行外循环电絮凝处理:低压脉冲电源控制每对电极之间的平均电流密度为7.5mA/cm2,电极间距为9mm,电解时间为70min,同时电絮凝电解槽底部设有导出管,在管道上安装流体循环泵,控制该循环泵产生的强制对流流量为15L/min,处理结束后,钴含量为10mg/L,钴去除率为9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通瑞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通瑞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888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物体溶解性无机纤维
- 下一篇:一种硅铝酸盐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