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蓄冷热交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88979.5 | 申请日: | 2010-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925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山田淳司;井上诚司;宫田喜夫;横山直树;长谷川惠津夫;安部井淳;石川浩;太田阿誉;萩原康太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 |
主分类号: | F25D16/00 | 分类号: | F25D16/00;F25D21/1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张宝荣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交换器 | ||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010198274.8、申请日为2010年6月4日、发明名称为“蓄冷热交换器”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冷媒循环装置的蓄冷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特开平8-175167号公报所记载的卡车驾驶员瞌睡用的蓄冷式冷气装置。封入有特开平8-175167号公报的蓄冷材料的容器由树脂薄膜制成,在该容器的表面具有凹部和凸部,利用该凹部得到能够确保由蓄冷材料冷却的空气流路的形状。
而且,构成瞌睡用的蒸发器,其在蓄冷时事先使冷媒流过夹着上述容器的冷媒配管而蓄冷,向打瞌睡的驾驶者供给通过上述空气通路的空气,进行制冷。
此外,使驾驶中的驾驶者凉爽的车室内用蒸发器与上述瞌睡用蒸发器单独设置,来自压缩机的冷媒并列地流到双方的蒸发器。
在上述的蓄冷式制冷装置中,构成上述的瞌睡用的蒸发器蓄冷用热交换器仅在蓄冷之后使与蓄冷材料进行热交换的空气流过。因此,为了将车室内制冷,需要作为其他的蒸发器的制冷用热交换器,成为成本升高的原因。
此外,在将冷媒管与蓄冷材料容器钎焊接合时,由于钎焊的特性,蓄冷材料容器与冷媒管面之间产生孔(空隙),在蒸发器表面产生的冷凝水进入该间隙,当冷媒温度在零度以下时,产生冷凝水冻结的现象。
而且,由于冷凝水冻结,体积膨胀,存在冷媒管与蓄冷材料容器破坏所谓的冻结开裂的问题。尤其是使用单一的热交换器来实现蓄冷、由冷媒管所形成的室内的制冷、及由蓄冷材料的放冷所形成的室内的制冷的情况下,即使在蓄冷中,空气也在蓄冷材料容器的周围流动,空气中的水分冷凝而容易附着在蓄冷材料容器的表面,冻结开裂的问题显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着眼于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冷热交换器,其使用单一的热交换器能够实现蓄冷、由冷媒管所形成的室内的制冷、及由蓄冷材料的放冷所形成的室内的制冷,并能够消除冻结开裂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冷热交换器,其使用单一的热交换器能够实现蓄冷、由冷媒管所形成的室内的制冷、及由蓄冷材料的放冷所形成的室内的制冷。
本发明的一种方式的蓄冷热交换器具备多个冷媒管和蓄冷材料容器,所述多个冷媒管具有冷媒通路,且相互设置间隔地配置,所述蓄冷材料容器与所述冷媒管接合,并划分收容蓄冷材料的空间。与蓄冷材料容器接合的冷媒管在蓄冷材料容器的相反侧与冷却用空气通路相接,且冷却用空气通路流通有在向蓄冷材料蓄冷时及从蓄冷材料放冷时对冷却对象空间进行冷却的空气,在与冷媒管接合的蓄冷材料容器的外侧表面设有多个凸部或多个凹部,利用多个凸部或多个凹部,在多个冷媒管与蓄冷材料容器之间形成有与冷却用空气通路不同的空气流通的蓄冷材料侧空气通路,蓄冷材料侧空气通路形成使向蓄冷材料蓄冷时产生的冷凝水沿蓄冷材料侧空气通路排水的空间。
在上述方式的蓄冷热交换器中,在蓄冷材料容器的外侧表面设有多个凸部或多个凹部。而且,利用多个凸部或多个凹部,在多个冷媒管与蓄冷材料容器之间形成与冷却用空气通路不同的蓄冷材料侧空气通路,蓄冷材料侧空气通路形成使在蓄冷材料的蓄冷时产生的冷凝水沿蓄冷材料侧空气通路排水的空间。因此,使用单一的热交换器,能够实现向蓄冷材料的蓄冷、经由对冷却对象空间进行冷却的空气所流通的冷却用空气通路的冷媒管所形成的室内的制冷以及经由利用多个凸部或多个凹部所形成的蓄冷材料侧空气通路的蓄冷材料的放冷所形成的室内的制冷。
此外,利用由多个凸部或多个凹部所形成的蓄冷材料侧空气通路,形成使向蓄冷材料蓄冷时产生的冷凝水沿蓄冷材料侧空气通路排水,并排出到外部的空间,因此能够避免由于冷凝水冻结而导致体积膨胀,从而使冷媒管与蓄冷材料容器发生破坏的所谓冻结开裂。
本发明的另一种方式的蓄冷热交换器具备多个冷媒管和蓄冷材料容器,所述多个冷媒管具有冷媒通路,且相互设置间隔地配置,所述蓄冷材料容器与所述冷媒管接合,并划分收容蓄冷材料的空间。与蓄冷材料容器接合的冷媒管在蓄冷材料容器的相反侧与冷却用空气通路相接,且冷却用空气通路流通有在向蓄冷材料蓄冷时及从蓄冷材料放冷时对冷却对象空间进行冷却的空气,在与蓄冷材料容器接合的冷媒管的外侧表面设有多个凸部或多个凹部,利用多个凸部或多个凹部,在多个冷媒管与蓄冷材料容器之间形成有与冷却用空气通路不同的空气流通的蓄冷材料侧空气通路,蓄冷材料侧空气通路形成使向蓄冷材料蓄冷时产生的冷凝水沿蓄冷材料侧空气通路排水的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未经株式会社电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889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