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左右移动可擦式黑板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89081.X | 申请日: | 2013-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530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赵雪美;郭林锋;张琨;赵红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43L1/04 | 分类号: | B43L1/04;B43L2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朱显国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左右 移动 可擦式 黑板 | ||
1.一种左右移动可擦式黑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黑板(1)、第二黑板(2),第一黑板(1)下方左右角依次设有第一车轮(3)、第二车轮(4),第一黑板(1)上方左右角依次设有第三车轮(7)、第四车轮(8),第二黑板(2) 下方左右角依次设有第五车轮(5)、第六车轮(6),第二黑板(2)上方左右角依次设有第七车轮(9)、第八车轮(10);还包括前侧轨道、后侧轨道及连接两轨道的第一横槽(27)、第二横槽(28)、第三横槽(29)和第四横槽(30),前侧轨道包括前侧上轨道(23)、前侧下轨道(21),后侧轨道包括后侧上轨道(24)、后侧下轨道(22),前侧上轨道(23)、后侧上轨道(24)平行设置于黑板的上方,前侧下轨道(21)、后侧下轨道(22) 平行设置于黑板的下方;还包括两块黑板上方和下方各设有的一个滑轮组、黑板背后设置的擦拭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左右移动可擦式黑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块黑板同侧车轮的直径相同,第一车轮(3)、第五车轮(5)、第三车轮(7)、第七车轮(9)直径相同,第二车轮(4)、第四车轮(8)、第六车轮(6)、第八车轮(10) 直径相同,每块黑板左侧两车轮的直径大于右侧两车轮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左右移动可擦式黑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块黑板上方两角处的车轮为副动轮,下方两角处的车轮为主动轮,每个车轮通过连接装置与黑板固定,使得两块黑板的车轮高度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左右移动可擦式黑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槽(27)孔径大于第二横槽(28)孔径,第三横槽(29)孔径大于第四横槽(30)孔径,第一横槽(27)位于轨道的最左端,第二横槽(28)和第一横槽(27)的间距和每块黑板的两主动轮的间距相同,第四横槽(30)位于轨道的最右端,第三横槽(29)和第四横槽(30)的间距和每块黑板的两个主动轮的间距相同;所述第一横槽(27)和第三横槽(29)的孔径比每块黑板左侧车轮的直径稍大,第二横槽(28)和第四横槽(30)的孔径比每块黑板的右侧车轮的直径稍大,使得每块黑板的两个主动轮刚好能同时进入左侧两个横槽或右侧两个横槽并可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左右移动可擦式黑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组包括第一动滑轮(11)、第二动滑轮(13)、第三动滑轮(12)和第四动滑轮(14),第一动滑轮(11)设置于第一黑板(1)的左端上侧,第二动滑轮(13)设置于第一黑板(1)的右端下侧,第三动滑轮(12)设置于第二黑板(2)的右端上侧,第四动滑轮(14)设置于第二黑板(2)的左端下侧;滑轮组的一侧挂有重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左右移动可擦式黑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轨道的左半轨道高度高于后侧轨道的左半轨道,前侧轨道的右半轨道高度低于后侧轨道的右半轨道,使前侧轨道和后侧轨道形成高度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左右移动可擦式黑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槽和前、后侧轨道交接处设有凸起区,使得黑板在力的作用下通过凸起区进入横槽中进行前后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左右移动可擦式黑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黑板上方或下方的轨道长度比两块黑板的长度之和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左右移动可擦式黑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擦拭机构包括每块黑板背后依次设有的至少两个竖槽,每个竖槽底端空心区域可插入或拔出的插入式海绵装置(19),插入式海绵装置(19)包括一个长形的有盖的铁槽和海绵,海绵可放入铁槽中,加盖固定,打开盖后可取出海绵;还包括在整个黑板一侧设有的水袋,水袋上的水管连接到每个竖槽;所述竖槽中交替装载带有湿海绵或干海绵的插入式海绵装置(19)。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左右移动可擦式黑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黑板(1)、第二黑板(2) 的尺寸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8908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