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截污雨水口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89353.6 | 申请日: | 2013-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25343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23 |
发明(设计)人: | 柴宏祥;侯改娟;何强;张赛;郭路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E03F5/14 | 分类号: | E03F5/14 |
代理公司: | 重庆大学专利中心 50201 | 代理人: | 唐开平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雨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城市排水系统,具体涉及一种截污雨水口。
背景技术
雨水口亦称雨水收水井,通过收水支管将雨水排入主干管,是城市排水系统的附属构筑物,也是城市道路排水的重要组成部分。雨水口由进水篦、井身及支管等组成。按其形式分为平篦式、立篦式、偏沟式和联合式。雨水口通常设置在街区内、广场上、街道交叉口和街道边沟的一定距离处,用于收集地面上、街道路面上的雨水,以防止雨水淹没道路造成道路或低洼地区积水而妨碍交通或者损坏道路。雨水口按布置位置可分为两类:一是布置于汇水点(比如道路的纵向低洼点或其他地区低洼处),雨水口从两个方向或多个方向收集雨水;二是布置于道路截水点,即同一纵坡路段上只从一个方向收集雨水。
雨水口为城市道路排水系统中重要的构筑物,路面雨水首先必须经过雨水口收集后才能进入雨水管道系统。如排水能力不足,在路表面会形成积水。积水范围较大时会造成以下危害:
1. 积水在行车作用下会形成飞溅,影响后来车辆视线;
2. 积水到一定厚度,行车时会形成“水飘”,造成车轮打滑;
3. 沥青混合材料长期浸泡在水中容易形成剥落,降低道路面层强度;
4. 严重道路积水冲刷边沟和路面,降低市政道路的使用效率,甚至冲毁桥梁、路面,阻断正常交通。
传统的雨水排除方式都是将地面雨水通过雨水口直接排入雨水管道,雨水中较大尺寸的树叶、树枝、塑料袋等污染物可通过雨水篦加以拦截,但是尺寸小的颗粒污染物均随雨水进入雨水管道系统。有相关研究指出,市政道路雨水污染严重,尤其是初期雨水往往携带有大量的颗粒污染物,这些雨水若不经任何处置直接排入雨水口长此以往将造成污染物在雨水检查井和雨水管道中沉积,甚至堵塞雨水管道,影响雨水的正常排出,造成路面积水。
为了解决雨水口内颗粒污染物堆积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存在一种技术偏见,就是采用雨水口内截污的技术手段。近年来,关于雨水口截污功能的专利有很多,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210185346.4公开了一种“无动力自动翻动式防堵雨水口”,它在雨水口本体下部安装截污挂篮,截污挂篮用于拦截漂浮物质、悬浮物质、沉积物质。其缺点是:雨水中的大量污染物都随雨水进入截污挂篮中,当截污挂篮中污染物累积过多时,不能有效去除雨水中污染物。并且拆卸清掏污染物不便,不利于雨水口的维护保养。中国专利申请号200810112073.4公开了一种“环保型雨水口过滤斗”;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120210908.7公开了一种“雨水口装置”,这些结构就是在雨水篦子下部设置过滤装置,以实现拦截雨水中的固体悬浮物质的功能。
以上专利技术都属于雨水口内截污,安装于雨水篦子下部的截污装置需在雨后进行清理,拆卸安装比较麻烦,维护管理不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截污雨水口,它能克服现有技术的雨水口内截污的技术偏见,在雨水口外部拦截小颗粒固体污染物和大的污染物,减少进入雨水口的污染物量,降低城市雨水管网系统堵塞,减少管道清掏次数,有利于雨水口的维护管理。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有雨水口和安装在雨水口上的雨水篦子,在雨水口周边的放坡段上还设有截留堰,截留堰绕雨水口外围。
优选地,截留堰3横截面呈三角形,截留堰沿放坡段设有两层或两层以上。
由于雨水篦截留雨水中大尺寸污染物如树叶、树枝、塑料袋等废物,又由于在道路雨水口周边的放坡段上设置截留堰来降低进入雨水口的雨水流速,使得雨水中所携带的固体颗粒物因流速降低而沉降下来;并且由于多个截留堰的连续截留作用,可以实现雨水中绝大部分颗粒物的去除,极大的减少了进入雨水口的雨水中所携带的污染物量。既能保障雨水的顺利收集和排放,又能截留雨水中的污染物,并且所截留下来的污染物只需由清扫道路的环卫工人清扫即可,无需拆除雨水篦进行清理,极大的方便了雨水口的养护。
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实现了在雨水口外部拦截小颗粒固体污染物和大的污染物,减少了进入雨水口的污染物量,降低了城市雨水管网系统堵塞,减少了管道清掏次数,有利于雨水口的维护管理。
本发明既适用小区的地面雨水口,也适用城市道路的雨水口。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本发明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1-1剖面图;
图3为图1中2-2剖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893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易接式脚手架钢管
- 下一篇:注入钙离子对聚醚醚酮表面进行改性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