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能解热毒的面条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89382.2 | 申请日: | 2013-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712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杨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忠 |
主分类号: | A23L1/16 | 分类号: | A23L1/16;A23L1/29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创佳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2 | 代理人: | 张梅 |
地址: | 558000 贵州省黔南布依***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解热 面条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营养食品,具体涉及一种能解热毒的面条及其制作方法,属于食品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面条是一种非常古老的食物,是用谷物或豆类的面粉加水和成面团,之后或者压或擀制成片再切或压,或者使用搓、拉、捏等手段,制成条状或小片状,最后经煮、炒、烩、炸而成的一种食品。在中国青海省发现了距今4000多年历史的面条的化石,证明中国是面条的起源地。
面条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东汉的“煮饼”、魏晋的“汤饼”都是面条最初的叫法。早期的汤饼呈片状,以后逐渐演变成条状。面条在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已基本形成。唐朝是面条的全盛时期,出现了所谓的“冷淘”的过水凉面,以及多种用于食疗的“索饼”,而且在当时兴起了一股吃寿面的习俗。元代出现了可以长期保存的“挂面”;明代又出现了技艺高超的“抻面”。清代,最有意义的是“五香面”和“八珍面”的出现,而且在乾隆年间又出现了耐保存的油炸的“伊府面”。其实中华面食在清朝发展已相当的成熟且稳定,甚至各个地区均有其独特风味,如中国的五大名面:四川担担面、两广伊府面、北方炸酱面、山西刀削面和武汉热干面。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面条的营养问题也越来越重视。而传统面条品种单一,除了提供基本的碳水化合物作为能源来源外,营养成分结构不理想。因此,本发明沿用药膳学的基本概念,在传统中医药学理论指导下,将不用的药物与食物进行合理的组方配伍,采用传统和现代科学技术加工制作,具有独特色、香、味、形、效的膳食品,既能满足人们对美味食品的追求,同时又具有保持人体健康的作用。
此外,在现有技术中,为增强面条的筋度、弹性和美观,常常在面条中加入大量的强筋剂(如偶氮甲酰胺),或其它添加剂,加入这些添加剂虽然保证了面条的口感和表面光洁白亮,但是长期食用对人体不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解热毒的面条及其制作方法。所述面条不添加任何添加剂,口感好,营养丰富、经常食用,可起到清热解毒之功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能解热毒的面条,按照重量组份计算,由面粉400-600份、金银花10-30份、绿豆20-50份、牡丹皮10-30份、生地10-30份制作而成。
具体地说,所述能解热毒的面条按照重量组份计算,由面粉500份、金银花20份、绿豆30份、牡丹皮20份、生地20份制作而成。
所述面条包括挂面、湿面或方便面。
所述能解热毒的面条的制作方法为:将金银花、绿豆、牡丹皮和生地分别粉碎成细粉,再按比例称取各原料,加入40~45℃的清水搅拌20-30min使成团,将面团静置10-30min,然后将面团进行连续辊轧且在辊轧中有至少2次的面带转向过程,然后将辊轧过的面带经压面机压片后切条,再按照常规工艺制作成挂面、湿面或方便面。
所述挂面的制作方法为:将金银花、绿豆、牡丹皮和生地分别粉碎成细粉,再按比例称取各原料,将金银花粉、绿豆粉、牡丹皮粉和生地粉按等量递增法混匀后,再采用同法与面粉混匀;向总混合物中加入40~45℃的清水搅拌20-30min使成团,将面团静置10-30min,然后将面团进行连续辊轧且在辊轧中有至少2次的面带转向过程,然后将辊轧过的面带经压面机压片后切条,所得面条于0.5-2kw的微波炉中熟化40-50s,最后于55-60℃下干燥2.5-3h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包装即得。
具体地说,所述挂面的制作方法为:将金银花、绿豆、牡丹皮和生地分别粉碎成细粉,再按比例称取各原料,将金银花粉、绿豆粉、牡丹皮粉和生地粉等量递增法混匀后,再采用同法与面粉混匀;向总混合物中加入40~45℃的清水搅拌25min使成团,将面团静置20min,然后将面团进行连续辊轧且在辊轧中有至少2次的面带转向过程,然后将辊轧过的面带经压面机压片后切条,所得面条于1kw的微波炉中熟化45s,最后于55-60℃下干燥3h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包装即得。
所述金银花、绿豆、牡丹皮和生地制成细粉的方法为:分别将金银花、绿豆、牡丹皮和生地洗净,于75℃真空干燥20-50分钟,粉碎成细粉,即得。
具体地说,上述金银花、绿豆、牡丹皮和生地制成细粉的方法为中,所述真空干燥的时间为30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忠,未经杨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893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