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空间交错排列式辊能防止玉米果穗啃伤的摘穗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89756.0 | 申请日: | 2013-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708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贾洪雷;李常营;张智泓;王刚;刘昭辰;齐江涛;庄健;范旭辉;刘春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D45/02 | 分类号: | A01D45/02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邵铭康;朱世林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空间 交错 排列 式辊能 防止 玉米 果穗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有效防止玉米果穗啃伤的玉米摘穗辊机构。
背景技术
玉米是世界上种植最为广泛的农作物,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玉米生产国,目前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速度正在稳步上升,但是,相对于水稻及小麦的机械化收获,玉米机收率还很小,玉米收获成为制约玉米生产过程机械化发展的主要瓶颈。玉米机收率较小的主要原因是目前的玉米收获机有着较为严重的缺陷,比如玉米果穗的啃伤,以及摘穗机构工作不顺畅、容易堵塞。
摘穗装置是玉米收获机的重要部件之一,是实现玉米果穗与茎杆分离,达到玉米收获要求的关键部件。只有将果穗与茎秆分离后才能对玉米进行清杂、输送和储藏等工作,其工作性能直接影响着玉米收获的性能和摘穗质量。现有摘穗装置型式有摘穗辊式摘穗机构,例如卧辊式、立辊式、双组立辊式;以及摘穗板式摘穗装置,如摘穗板组合式。尽管摘穗板式摘穗装置籽粒破碎率低,作业质量较高,但是功率消耗偏大,而且断茎率高、故障率高,因而在使用中受到限制。相对于摘穗板式摘穗装置,摘穗辊式摘穗机构收获后含杂较少,果穗清洁率高,而且功率消耗低,机体较小,适应性较强,因而在玉米收获机中被广泛采用。尽管摘穗辊式摘穗机有上述诸多优点,但收获时果穗易破损、啃伤,因而严重制约了摘穗质量。发生玉米果穗破损、啃伤的主要原因在于玉米果穗在摘穗过程中,摘下的玉米穗不能迅速掉离摘穗辊,导致玉米穗停留在摘穗辊上的时间过长,在此过程中,摘穗辊迅速转动并与玉米穗发生剧烈的摩擦和碰撞,因而产生了严重的玉米穗掉粒现象。如果能够减少果穗在摘穗辊上的时间,则可大大减少果穗啃伤的现象。
目前,摘穗辊式摘穗机构的摘穗辊,在摘穗段辊面通常为圆柱体,两摘穗辊的轴线处在同一平面,且互相平行,作业过程中所组成的两个相对旋转的辊,这种结构辊间距前后保持一致。为避免玉米穗的啃伤,这种辊结构尽管采用一高一低的配置方式,形成角度差以有助于摘下的玉米滑落入采集装置,以此来降低玉米果穗的啃伤,但是由于这种配置方式所形成的角度差较小,玉米穗不容易从摘穗辊上掉落,故在收获过程中还是存在玉米啃伤现象,所以要从根本上避免玉米啃伤,需要改变摘穗辊的装配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防止玉米果穗的啃伤,并具有空间交错排列式辊的摘穗机构。
为防止玉米果穗在收获中发生啃伤的现象发生,一方面保证两个摘穗辊在摘穗段辊面之间的间距始终为d且保持不变,另一方面,在玉米收获过程中,当玉米秸秆进入摘穗辊后,由于特殊的空间交错玉米摘穗辊的装配关系,玉米秸秆将由垂直状态逐渐倾斜直至水平,在玉米果穗被摘掉后将不会在摘穗辊上停留,而是直接掉入果穗集运器中,减少玉米果穗在摘穗辊之间停留时间。为实现上述功能而设计了一种空间交错排列式玉米摘穗辊。
本发明由传动装置Ⅰ1、A摘穗辊2、引导椎体Ⅰ3、引导椎体Ⅱ4、B摘穗辊5和传动装置Ⅱ6组成,其中A摘穗辊2前后端分别与引导椎体Ⅰ3和传动装置Ⅰ1固接,B摘穗辊5前后端分别与引导椎体Ⅱ4和传动装置Ⅱ6固接;
A摘穗辊2和B摘穗辊5的摘穗段长度为L,端部直径为H;
不同于传统的、通常为圆柱体的摘穗段,本发明的摘穗段是以曲线C为母线绕x轴旋转而成,曲线C的方程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897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