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高钢箱梁接头处承载力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90285.5 | 申请日: | 2013-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907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朱尔玉;施明源;钟明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D2/04 | 分类号: | E01D2/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钢箱梁 接头 承载力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箱梁接头处承载力的提高方法,应用于钢箱梁接头处承载力薄弱问题的处理。
背景技术
钢箱梁由预制钢箱节段在各接头处通过拼接板拼接而成,相对于预制钢箱节段来说,钢箱梁接头处的承载力较为薄弱,因此保证钢箱梁接头处的承载力是保证整榀梁体承载力的关键。
接缝面的形状是影响钢箱梁接头处承载力的重要因素。实际采用的预制钢箱节段接缝面多为平口缝,即接缝面与钢箱轴线垂直或平行,在接头处采用拼接板拼接后,其抗弯、剪、扭的能力均较差,安全性难以保证。所以需要改变接缝面的形状以提高钢箱梁接头处的承载力。倾斜型接缝面,扩大了接头处的接触面积,对抗弯、抗剪能力都有较大的提高,但是对抗扭性能影响不大;箭头型接缝面,扩大了接触面积,抗弯、抗剪、抗扭能力都获得了较大的提高;企口型接缝面,扩大了接触面积,抗弯、抗剪、抗扭能力都获得了较大的提高,但对局部承压有一些影响。
另外,拼接板也是影响钢箱梁接头处承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实际工程中都采用未带加劲肋的拼接板,在压力荷载作用下,拼接板变形大、稳定性差、容易崩脱,其抗弯、剪、扭的能力较低。而采用带加劲肋的拼接板,可以有效减少拼接板的受压变形,提高接头处的局部稳定性,增强抗弯、剪、扭的能力,从而提高接头处的承载力。
有鉴于此,发明人根据理论分析和实际经验,研究、开发并经试验验证,最终产生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提高钢箱梁接头处承载力的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处理钢箱梁接头处抗弯、剪、扭能力薄弱的问题,大大提高钢箱梁接头处的承载力和局部稳定性。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高钢箱梁接头处承载力的方法:1.改变预制钢箱节段(1)接缝面的形状;2.采用带加劲肋(3)的拼接板(2)。
提高钢箱梁接头处承载力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预制钢箱节段(1)接缝面的形状可以是倾斜型接缝面(5),倾斜角度α的取值范围为30°~90°;可以是箭头型接缝面(6),箭头尖角角度β的取值范围为30°~180°;也可以是企口型接缝面(7),企口数量的取值范围为0~4,当企口数为0.5时为L型的半企口,当企口数为1时为单企口型,当企口数为2时为双企口型,以此类推。通过改变预制钢箱节段(1)之间的传力方式,扩大接触面积,来提高钢箱梁接头处的抗弯、剪、扭的能力。
提高钢箱梁接头处承载力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拼接板(2)为带加劲肋(3)的拼接板,加劲肋(3)设置在拼接板(2)的中间部位并在与箱体连接的内侧,加劲肋(3)的厚度取值范围为0mm~100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经检索,在提高钢箱梁接头处承载力的方法研究上国内外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没有发现公开文献报道。随着钢箱梁在实际工程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钢箱梁接头处的承载力薄弱问题成为决定钢箱梁安全使用的关键。因此,发明人从钢箱梁的应用前景考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独立发明了提高钢箱梁接头处承载力的方法。本发明克服了传统钢箱梁接头处抗弯、剪、扭能力薄弱的缺点,通过改变预制钢箱节段接缝面的形状和采用带加劲肋的拼接板,大大提高钢箱梁接头处的承载力和局部稳定性,实属一大创新,对推动钢箱梁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图1 未加拼接板时钢箱梁接头处倾斜型接缝面示意图。
图2 加拼接板后钢箱梁接头处倾斜型接缝面示意图。
图3 未加拼接板时钢箱梁接头处箭头型接缝面示意图。
图4 加拼接板后钢箱梁接头处箭头型接缝面示意图。
图5 未加拼接板时钢箱梁接头处企口型接缝面示意图。
图6 加拼接板后钢箱梁接头处企口型接缝面示意图。
图7 直线型带加劲肋的拼接板示意图。
图8 曲线型带加劲肋的拼接板示意图。
图中标号:1为预制钢箱节段,2为拼接板,3为加劲肋,4为螺栓孔,5为倾斜型接缝面,6为箭头型接缝面,7为企口型接缝面。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接缝面形状为倾斜型的连接
步骤1 根据事先设计的倾斜型接缝面(5)形状,确定倾斜角度α,α的取值范围为30°~90°。然后选择钢板加工成接缝面形状为倾斜型的预制钢箱节段(1),如图1所示。
步骤2 基于选定的倾斜型的预制钢箱节段(1),加工对应的拼接板(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9028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