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掺杂二氧化钛纳米棒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91496.0 | 申请日: | 2013-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400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周小松;金蓓;徐旭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湛江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B01J21/06 | 分类号: | B01J21/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刘广生 |
地址: | 524000 广东省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掺杂 氧化 纳米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氧化钛纳米棒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自掺杂二氧化钛纳米棒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环境污染是困扰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不仅对全球的环境和生态造成巨大的污染,而且这些能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全球的存储含量估计到本世纪中叶即将枯竭。因此,如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已迫在眉睫。自从1972 年Honda和Fujishima 等发现TiO2单晶电极在光的作用下具有一定的氧化还原性能以来,科学家们为解决环境污染这一难题提出了一个高效节能的解决方法:利用太阳光来分解有机污染物。
传统的半导体光催化剂主要是无机化合物,包括金属氧化物、硫化物、氮化物、磷化物及其复合物等,最具代表性的是TiO2。TiO2不溶于水、抗腐蚀能力强、廉价而方便处理、生物功能、光化学性能稳定、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成为了一种理想的光催化剂。然而TiO2的能带隙为3.2 eV,只有波长低于380 nm以下的紫外光才能激发价带电子的跃迁,而太阳光谱中紫外光不足5%,而波长为400-750 nm的可见光占到45%左右,这从根本上制约了TiO2光催化剂的实际应用。目前,研究者通过掺杂、半导体复合、染料敏化、贵金属负载和共轭聚合复合等方法拓宽TiO2的光吸收带边,提高光催化活性。掺杂是对TiO2改性一种有效的方法,但由于多数情况下,外来掺杂的离子可充当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中心,而且外来掺杂形成的杂质水平通常是不均匀不连续的,从而导致光生电子和空穴的迁移存在困难。此外,掺杂元素同时造成的一些热不稳定性。
除了外来离子掺杂以外,自掺杂也是一种调控能带结构和提高量子效率的有效手段。自掺杂TiO2是一种结构独特而富有潜力可见光光催化剂,但至今为止,自掺杂TiO2的研究和应用报道得不多,主要原因是由于自掺杂TiO2的制备方法复杂,条件苛刻,仪器昂贵等。
在二氧化钛纳米棒的制备方面,目前的制备方法主要是模板法,模板法在制备完成后需要用化学法除去模板,操作较为复杂。溶胶-凝胶法,如专利CN101025556公开了一种采用电场热处理制备高光催化活性纳米二氧化钛粉末的方法,虽然目前溶胶-凝胶法是一种运用较多的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但其工艺直接获得的二氧化钛多为无定型相。又如专利CN 1986907A 公开了一种借鉴溶胶-凝胶法模板法的反应机制,制备一种二氧化钛纳米线的方法,该方法需要高的反应温度,且反应耗时。水热合成法,如,CN 1669636A公开了一种水热合成法制备二氧化钛材料的方法,该方法制得的一维纳米二氧化钛材料长度不均匀,制得的纳米管直径为20-50纳米,长度为几微米到几百微米。专利CN 101468812B 针对水热合成法的不足,公开了一种通过将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碱金属氢氧化物和有机溶剂混合物加热后与表面活性剂接触制备二氧化钛纳米棒的方法,制得二氧化钛纳米棒长度均一,反应可在常压下进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掺杂二氧化钛纳米棒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不经过以往的先制备出TiO2,再在管式炉中使用还原性气体进行还原处理制备自掺杂二氧化钛的复杂工艺,并且解决高温处理对产物的形貌和稳定性影响的问题,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快速、节能和效率高的优点,采用此制备方法制备出的自掺杂TiO2纳米棒尺寸可控、大小均匀,平均长度在50-80 nm,平均直径在8-15 nm,该自掺杂TiO2纳米棒产品有望在光解水制氢、降解有机污染物等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
本发明的自掺杂二氧化钛纳米棒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把钛酸丁酯加入到肼和乙二醇的混合溶液中,其中钛酸丁酯:肼:乙二醇的体积比为1: 1~3:13.5~15.5,强力搅拌15~60 min,获得混合液;
(2)将步骤(1)获得的混合液转移到内衬四聚氟乙烯的水热反应釜中;
(3)将内衬四聚氟乙烯的水热反应釜置于干燥箱中,保持恒温200℃,反应 12~24 h,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
(4)将步骤(3)所得产物过滤,用蒸馏水、无水乙醇洗涤沉淀各三次,然后在60~80℃下,干燥12~24 h,制得自掺杂二氧化钛纳米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湛江师范学院,未经湛江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914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