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升降的悬浮飞行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91938.1 | 申请日: | 2013-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740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戴新育 | 申请(专利权)人: | 戴新育 |
主分类号: | B64B1/00 | 分类号: | B64B1/00;B64B1/6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331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升降 悬浮 飞行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升降和飞行领域,具体地说涉及用于飞行的一种悬浮装置,特别地涉及到悬浮飞行器在航拍及消防中的运用,又可作为消防附助设备,是一种升降的悬浮飞行器。
背景技术
一个世纪以来,人类使用机器来推动、牵引,把自己送上人类本身无法到达的高度。众所周知飞行对于机械的要求非常严格,所以使得飞行领域并不能大步地飞跃。表现在消防中,其弊端也是可见的。在消防中云梯通过升降斗转台用于高层建筑火灾的扑救。但是云梯的使用却存在着缺陷:云梯的装载车笨重体积大,这使得升降斗转台的操作不能全方位,自主调转方向,造成救火效率慢,给经济、人员伤亡造成巨大损失,云梯存在的最大缺陷就是现高度最多只能达到一百多米,其高度和调转范围是远远不够的。所以研究一种可用于消防附助设备、安全实用、操作方便,又可用于海上监测等领域升降悬浮飞行器是极其必要的。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升降的悬浮飞行器。
本发明所采取的以下解决方案是:
包括支撑座、支架、降落台、卷扬机、转轮、链筒、锥套、电机、悬浮壳体、翼片,其特征是:支架上端设计一处降落台,支架下方固定有转轮,转轮与链筒结合,一端链筒缠绕在卷扬机的卷筒上,另一端链筒穿过降落台的中间并且进一步与悬浮器下方的锥套连接,悬浮器包括环圆形的悬浮壳体,悬浮壳体的中间通过支撑杆固定电机,电机上端输出轴与螺旋桨相结合,电机下端的壳体连接锥套,锥套内安装有液压系统,该液压系统与电机下端输出轴相结合,该液压系统的液压缸输出端通过关节连接连杆,连杆进一步结合翼片,所述锥套的下方连接链筒,链筒内置电路导线。
所述卷扬机被安装在支撑座上,包括电动机、联轴节、制动器、齿轮箱和卷筒组成,该卷筒的一端设置有集电环,集电环与链筒内置的电路导线相连接,集电环进而与电刷相结合。
所述链筒由筒套两端分别设计两侧倾斜缺口,形成该筒套的两端分别为凸起部分,每一筒套通过该凸起部分设置两处活动节互相连接而成,连接的筒套与筒套之间的活动节依次错位排列。
使用时,本发明可以固定在机动车或者船舶上,通过相配套的发电机输出电源的供给和进一步控制卷扬机及其悬浮器的电路,卷扬机目的用于回收或者释放链筒,悬浮器通过电机与螺旋桨相结合作为向上推力,悬浮器并且可以完成在指定范围内移动,例如,作为消防中的运用直接在链筒加装软管,软管一端与卷筒上设置的活动套筒结合,活动套筒连接水源或者消防液,软管一端与悬浮器上锥套内固定的喷嘴连接,例如,作为航拍悬浮器上锥套安装航拍仪器等。通过调节翼片可以控制悬浮器方位及移动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升降的悬浮飞行器结构图。
图中标记:1-支撑座,2-支架,3-降落台,4-卷扬机,5-转轮,6-链筒,7-锥套,8-电机,9-悬浮壳体,10-翼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为本发明实施例:
参照图1中,包括支撑座1、支架2、降落台3、卷扬机4、转轮5、链筒6、锥套7、电机8、悬浮壳体9、翼片10,其特征是:支架2上端设计一处降落台3,支架2下方固定有转轮5,转轮5与链筒6结合,一端链筒6缠绕在卷扬机4的卷筒上,另一端链筒6穿过降落台3的中间并且进一步与悬浮器下方的锥套7连接,悬浮器包括环圆形的悬浮壳体9,悬浮壳体9的中间通过支撑杆固定电机8,电机8上端输出轴与螺旋桨相结合,电机8下端的壳体连接锥套7,锥套7内安装有液压系统,该液压系统与电机8下端输出轴相结合,该液压系统的液压缸输出端通过关节连接连杆,连杆进一步结合翼片10,所述锥套7的下方连接链筒6,链筒6内置电路导线。
所述卷扬机4被安装在支撑座1上,包括电动机、联轴节、制动器、齿轮箱和卷筒组成,该卷筒的一端设置有集电环,集电环与链筒内置的电路导线相连接,集电环进而与电刷相结合。
所述链筒6由筒套两端分别设计两侧倾斜缺口,形成该筒套的两端分别为凸起部分,每一筒套通过该凸起部分设置两处活动节互相连接而成,连接的筒套与筒套之间的活动节依次错位排列。
当然,上述具体实施并非是本发明的限制,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还会做出一些变化,凡采用等效替换或等同的变换方式所获得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戴新育,未经戴新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919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航空机舱单向扭矩式防斜滑高箱锁定机构
- 下一篇:一种后部骑行式雪地轮滑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