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视镜影像获取系统及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92351.2 | 申请日: | 2013-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195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周正三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正三 |
主分类号: | A61B1/00 | 分类号: | A61B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视镜 影像 获取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视镜影像获取系统及方法,特别涉及一种以无线接收中介装置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配合运行,取代现有技术使用的接收储存装置与计算机系统,可达成降低医院成本费用、病人佩戴仪器的负担等功效的内视镜影像获取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早期进行消化道的检查,大多使用内视镜,例如胃内视镜,内视镜主要利用一软性管插入到所要检查的消化器官内,并通过软性管传送冷光光源的光线将器官内部照亮,再由管子末端所镶嵌的光感测芯片获取器官内部的影像并将该影像讯号传送回机器,在屏幕上显现出来。然而,上述技术手段不适合用于半径较窄小的消化器官,例如小肠,且传统内视镜如果长度太长,操控将比较困难,病人也随之得承受较大的痛苦。
随着科技的进步,利用生物无线遥测的技术被提出,该技术舍弃了先前的有线传输,从体积和使用方式上解决了前述管形内视镜的缺点。
近年来,由于省电且微型化的光感测芯片及无线发射装置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使得更为便利的胶囊内视系统得以诞生。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胶囊内视系统包括一内视镜胶囊装置100以及一无线接收储存装置200,内视镜胶囊装置100的体积微小,可让患者吞食进入消化器官,即使是半径窄小的小肠,内视镜胶囊装置100也可以通过。内视镜胶囊装置100的外壳包覆有一可见光波段影像传感器,用于获取内视镜胶囊装置100所经过的器官影像数据。内视镜胶囊装置100可以具有无线射频单元,以通过无线射频实时地将消化道的影像数据传输到人体外的一无线接收储存装置200。于是,通过内视镜胶囊装置100可真实地纪录它在人体内所摄影到的一切画面,再随着排泄离开人体,以完成检查动作,这样,病人在检查使用上相当方便,且可免去利用管子侵入式地进入体内而造成不适与痛苦。
然而,目前所使用的胶囊内视系统使用起来还是存在不方便的问题。如图2所示,图2为图1对应的方块图,可以看出,现有技术中的无线接收储存装置200包括一无线接收模块201,以用于接收内视镜胶囊装置100传送的影像数据;一电源模块202,可用于提供各模块构件所需的电力;一传输模块203,该模块为一标准的传输接口,例如USB接口等,用于与一外部计算机系统链接;一控制器204,用于控制各模块构件的运行;以及一储存模块205,用于储存所接收的影像数据。可以看出,内部装载着无线接收模块201、电源模块202及用于储存影像数据的储存模块205的无线接收储存装置200,其体积是相当庞大的,如果要将此无线接收储存装置200配戴在病人身上,可能会因体积及重量而造成病人不适。
再者,由于无线接收储存装置200包括相当多的模块构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制造成本,而无线接收储存装置200又必须配戴于病人身上以与病人所吞入的内视镜胶囊装置100做一对一的配合才可以使用,这样一来,如果同一时段医院中有多个病人要做检查,就必须要准备多套无线接收储存装置200的设备以供使用,这样将增加医院的成本负担。
另外,现有技术的无线接收储存装置200都只有影像数据储存的功能,而不具备图像处理的功能,因此,当病人完成诊察时,还必须将无线接收储存装置200连接至计算机系统300,如图3所示,以利用计算机系统300中的处理软件进行图像处理,或是利用人工智能软件进行医疗诊断。然而,从佩戴仪器、吞入内视镜胶囊装置100进行体内影像获取、影像数据传输下载至计算机系统300以执行图像处理的流程都是连续的,这将延长病人等待检验结果的时间。因此,基于成本及时间的考虑,目前使用胶囊内视系统进行内视诊察仍无法普及运用。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视镜影像获取系统及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所使用内视胶囊系统中,外部影像接收储存装置重量较重、制造成本较贵等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正三,未经周正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923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