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层圆管型轴向力电涡流阻尼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93294.X | 申请日: | 2013-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339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陈政清;王建辉;雷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6/00 | 分类号: | F16F6/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马强 |
地址: | 41008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层 圆管 轴向 涡流 阻尼 | ||
1.一种双层圆管型轴向力电涡流阻尼器,包括上整体和下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整体包括内圆管(2)、外圆管(3)和连接件(9),其中内圆管(2)和外圆管(3)嵌套构成一个双层圆管,内圆管(2)上端和连接件(9)底部相连接;所述下整体包括圆形磁体(1)、圆形磁极板(12)、圆形支承柱(8)和支座(10),圆形磁体(1)上下两端均固定覆盖有面积大于圆形磁体(1)且和内圆管(2)不接触的圆形磁极板(12),下端圆形磁极板(12)固定在圆形支承柱(8)顶部,支座(10)和圆形支承柱(8)底部相连接;所述上整体与圆形支承柱(8)之间设有导向结构,所述上整体经所述导向结构可相对圆形支承柱(8)作沿内圆管(2)轴线方向的滑动;所述外圆管(3)和圆形磁极板(12)为导磁材料制成;所述内圆管(2)为隔磁导电材料制成;所述圆形支承柱(8)为隔磁材料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圆管型轴向力电涡流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结构为外导向结构,即在圆形磁体(1)顶端的圆形磁极板(12)上固定内外导向环(6),内圆管(2)的内壁可沿该内外导向环(6)的外周壁滑动;内圆管(2)的底端固定有外导向环(7),该外导向环(7)的内圈壁可沿圆形支承柱(8)的外壁滑动;内外导向环(6)和外导向环(7)上设有通气缺口;所述外导向环(7)为隔磁材料制成;所述内外导向环(6)为隔磁高分子耐磨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圆管型轴向力电涡流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结构为内导向结构,即在圆形磁体(1)顶端的圆形磁极板(12)上固定内外导向环(6),内圆管(2)的内壁可沿该内外导向环(6)的外周壁滑动;在为空心结构且设置有保证气压平衡的通气孔(11)的圆形支承柱(8)顶端设置内导向环(5);顶端与所述连接件(9)底部固定连接的导向轴(4)依次穿过内外导向环(6)、圆形磁体(1)及其两端圆形磁极板(12)、内导向环(5)上的导向轴孔,所述导向轴(4)可在所述导向轴孔中滑动;内外导向环(6)上设有通气缺口;所述导向轴(4)和内导向环(5)为隔磁材料制成;所述内外导向环(6)为高分子耐磨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圆管型轴向力电涡流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结构为内外导向结构,即在圆形磁体(1)顶端的圆形磁极板(12)上固定内外导向环(6),内圆管(2)的内壁可沿该内外导向环(6)的外周壁滑动;内圆管(2)的底端固定有外导向环(7),该外导向环(7)的内圈壁可沿圆形支承柱(8)的外壁滑动;在为空心结构且设置有保证气压平衡的通气孔(11)的圆形支承柱(8)顶端设置内导向环(5);顶端与所述连接件(9)底部固定连接的导向轴(4)依次穿过内外导向环(6)、圆形磁体(1)及其两端圆形磁极板(12)、内导向环(5)上的导向轴孔,所述导向轴(4)可在所述导向轴孔中滑动;内外导向环(6)和外导向环(7)上设有通气缺口;所述导向轴(4)、内导向环(5)和外导向环(7)为隔磁材料制成;所述内外导向环(6)为隔磁高分子耐磨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层圆管型轴向力电涡流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圆管(3)和圆形磁极板(12)为电工软铁制成;所述内圆管(2)为铜制成;所述导向轴(4)、内导向环(5)、外导向环(7)和圆形支承柱(8)为不锈钢制成;所述内外导向环(6)为聚四氟乙烯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双层圆管型轴向力电涡流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磁体(1)为圆形电磁体。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双层圆管型轴向力电涡流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磁体(1)和圆形磁极板(12)为多个,按圆形磁极板(12)、N-S圆形磁体(1)、圆形磁极板(12)、S-N圆形磁体(1)、 圆形磁极板(12)、N-S圆形磁体(1)、圆形磁极板(12)……的顺序串联。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双层圆管型轴向力电涡流阻尼器,其特征在于:连接件(9)上设有球铰,支座(10)为钢制水平滑动支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大学,未经湖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9329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发动机冷却水循环散热自动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穿戴式智能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