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扫描驱动单元及具有该扫描驱动单元的有机发光显示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94033.X | 申请日: | 2013-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1483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衍;安定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266 | 分类号: | G09G3/326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郭艳芳;康泉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扫描 驱动 单元 具有 有机 发光 显示 设备 | ||
公开一种扫描驱动单元及具有该扫描驱动单元的有机发光显示设备。一方面,该单元包括第一预解码器块,第一预解码器块接收用于选择布置在显示面板的上显示区中的上扫描线中的一条的上扫描线选择信号,并基于上扫描线选择信号输出第一逻辑信号。该单元还包括第二预解码器块,第二预解码器块接收用于选择布置在显示面板的下显示区中的下扫描线中的一条的下扫描线选择信号,并基于下扫描线选择信号输出第二逻辑信号。该单元还包括:第一终级解码器块,联接在上显示区与第一预解码器块之间,基于第一逻辑信号选择上扫描线中的一条;以及第二终级解码器块,联接在下显示区与第二预解码器块之间,基于第二逻辑信号选择下扫描线中的一条。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2年6月28日递交至韩国知识产权局(KIPO)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2-0069633的优先权,该韩国专利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整体合并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技术总体涉及采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显示设备。更具体地,本发明构思涉及扫描驱动单元以及具有该扫描驱动单元的OLED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近来,OLED技术已被广泛用在平板显示设备中。一般而言,OLED显示设备使用每个像素电路的存储电容器中存储的电压来实现(即,显示)特定的灰度级(即,模拟驱动技术)。然而,由于模拟驱动技术使用每个像素电路的存储电容器中存储的电压(即,模拟值),因此该技术可能不能精确地实现期望的灰度级。
为克服这些问题,已针对这样的设备提出了数字驱动技术。具体而言,每个帧通过显示多个子帧来产生。亦即,将一个帧分成多个子帧,其中每个子帧的发射时间各不相同(例如,以2的因子),以及基于子帧的发射时间之和来实现特定的灰度级。
由于该技术通过显示多个子帧来显示一个帧(即,扫描时间相对较短),因此这样的设备的扫描驱动单元需要高速运行。此外,这些设备可以采用随机扫描数字驱动技术。在此情形下,扫描驱动单元常常由解码器类型内部电路来实现,以随机执行扫描操作,其中解码器类型内部电路包括预解码器块和终级解码器块。
这里,由于从位于显示面板外部的预解码器块输出的逻辑信号被输入到位于显示面板内部的终级解码器块,因此,在显示面板的外侧区域中布置多条信号线,用于将逻辑信号从预解码器块传递到终级解码器块。因此,随着显示面板的分辨率的增大,在显示面板的外侧区域中布置的信号线的数目增大。这会导致显示面板的大的“死区(dead space)”,而大的“死区”增大了显示面板的总体尺寸。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某些方面涉及一种能够减少将位于显示面板的外部的预解码器块联接至位于显示面板的内部的终级解码器块的信号线(下文中称之为显示面板的外侧信号线)的数目的扫描驱动单元。
本技术的应用包括具有该扫描驱动单元的有机发光显示设备。
根据一方面,扫描驱动单元可以包括:第一预解码器块,被配置为接收上扫描线选择信号,并被配置为基于所述上扫描线选择信号输出第一逻辑信号,所述上扫描线选择信号用于选择布置在有机发光显示设备的显示面板的上显示区中的上扫描线中的一条;第二预解码器块,被配置为接收下扫描线选择信号,并被配置为基于所述下扫描线选择信号输出第二逻辑信号,所述下扫描线选择信号用于选择布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下显示区中的下扫描线中的一条;第一终级解码器块,联接在所述上显示区与所述第一预解码器块之间,并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一逻辑信号选择所述上扫描线中的一条;以及第二终级解码器块,联接在所述下显示区与所述第二预解码器块之间,并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二逻辑信号选择所述下扫描线中的一条。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解码器块和所述第二预解码器块可以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外部,并且所述第一终级解码器块和所述第二终级解码器块可以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显示有限公司,未经三星显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9403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