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球团矿清洁装车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94493.2 | 申请日: | 2013-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415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吴增福;庞兴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北方(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67/06 | 分类号: | B65G67/06;B65G69/18;B65G11/08;B65G69/00 |
代理公司: | 鞍山贝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223 | 代理人: | 乔丽艳 |
地址: | 1166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球团矿 清洁 装车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球团储存运输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球团矿清洁装车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球团矿的运输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通过胶带运输机运送至用户,另外一种方式是通过球团矿矿槽下料到火车或者汽车运输。这两种方式存在以下问题:1)装车过程中粉尘污染严重;2)矿槽下口闸门关闭不紧密,会出现漏料跑料现象发生;3)装车现场以及主控制室均需要人员 参与,造成人员成本增加;4)由于粉尘过多现场以及主控制室不易观察装车状况;5)粉尘不但会污染环境还会造成铁精矿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一种投资少、检修率低、环境好、装车效率高的球团矿清洁装车系统,能够解决目前球团矿装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的球团矿清洁装车系统,包括球团矿矿仓,球团矿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球团矿矿仓下料口设有密封式振动给料机,与此密封式振动给料机排料口连接有伸缩式排料溜槽,此伸缩式排料溜槽与所述的球团矿除尘系统相连接,所述的伸缩式排料溜槽由牵引装置驱动牵引,所述的伸缩式排料溜槽的下部侧方设有摄像装置,
所述的伸缩式排料溜槽包括上部小下部大的套管式溜槽,套接在此套管式溜槽外部的密封帆布,与此密封帆布除尘口相连接的除尘管道,所述的套管式溜槽的底部设有一组排尘孔,所述的除尘管道与所述的球团矿除尘系统相连接。
所述的牵引装置包括电动卷扬机,定滑轮组,牵引绳,所述的牵引绳一端与所述的电动卷扬机相连接,另一端绕过所述的定滑轮组与所述的伸缩式排料溜槽的底部相连接。
本发明的优点:
(1)本发明采用伸缩式排料溜槽进行装车,可以有效除掉球团矿装车过程中产生的粉尘;
(2)本发明在伸缩式排料溜槽附近设置的摄像装置可以实时观测装车状况,现场不必留人值守;
(3)本发明采用密封式振动给料机进行球团矿装车,可以有效防止阀门关闭不严而发生漏料跑料事故的发生;
(4)本发明的球团矿装车效率高,对装车粉尘能有效回收利用,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球团矿清洁装车系统,包括球团矿矿仓1,球团矿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球团矿矿仓1下料口设有密封式振动给料机4,与此密封式振动给料机4排料口连接有伸缩式排料溜槽,此伸缩式排料溜槽与所述的球团矿除尘系统相连接,所述的伸缩式排料溜槽由牵引装置驱动牵引,所述的伸缩式排料溜槽的下部侧方设有摄像装置7,所述的伸缩式排料溜槽包括上部小下部大的套管式溜槽8,套接在此套管式溜槽8外部的密封帆布5,与此密封帆布5的除尘口9相连接的除尘管道11,所述的套管式溜槽8的底部设有一组排尘孔10,所述的除尘管道11与所述的球团矿除尘系统相连接。安装于球团矿矿仓1下料口的密封式振动给料机4有利于球团矿的下料,装车初始时,伸缩式排料溜槽伸长到汽车车斗底部,随着球团矿的不断下料产生的粉尘从伸缩式排料溜槽下端预留的一组排尘孔10排出,被除尘管道11吸入球团矿除尘系统。所述的伸缩式排料溜槽由上部小下部大的套管式溜槽8构成,这样结构可以避免物料阻挡伸缩式排料溜槽自由伸缩。密封帆布5可以有效避免粉尘外溢,随着汽车车斗料层不断提升,伸缩排料溜槽在牵引装置的带动下向上缩回,摄像装置7可以清晰观察装车状况,并且,可以有效控制装车情况,可实现现场无人值守的自动装车。回收后的粉尘还可返回配料系统重新参与造球。
所述的牵引装置包括电动卷扬机6,定滑轮组2,牵引绳3,所述的牵引绳3一端与所述的电动卷扬机6相连接,另一端绕过所述的定滑轮组2与所述的伸缩式排料溜槽的底部相连接。
本发明的球团矿清洁装车系统,可实现成品球团矿装车的同时采取及跟踪除尘,下料溜槽可以根据装车状况自由伸缩,并且,伸缩式排料溜槽附近设置的摄像装置7能够实时观测装车状况,现场不必留人值守,投资少、检修率低、环境好、装车效率高,能够解决目前球团矿装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北方(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北方(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944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功耗简易智能电子锁头
- 下一篇:一种锁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