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中轨道交通运输系统网络的构成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95364.5 | 申请日: | 2013-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647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任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任海 |
主分类号: | B61B13/00 | 分类号: | B61B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71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一***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中 轨道 交通运输 系统 网络 构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申请,涉及一种空中轨道交通运输系统网络的构成方法。这种空中轨道交通的网络运输,将可以实现空运来满足广大乘客们的出行需求和运货需求,也可以完全、彻底地解决好目前大中城市的交通拥堵、交通混乱等灾难现象,为彻底解决好世界“城市交通难”这道跨世纪难题作出贡献。
背景技术
世界上所有建设有地铁的大中城市,近几十年来交通依旧拥堵、混乱不堪的灾难事实,早已充分说明了远在1863年诞生的、传统的轨道交通运输旧系统——地铁、轻轨旧体系,与公交车等一同构成的目前大城市里仍然在大量使用的“分散——集中——分散”的地面上下接续、拐弯抹角地转运乘客的线条状低级运输结构旧模式(就是把分散在全城各地的乘客们用汽车运送集中到地铁、轻轨沿线车站,以便由地铁、轻轨进行远距离的大客流量运输,然后再把地铁、轻轨沿线车站里出来的乘客们,用汽车接续并拐弯抹角地运送到分散在全城各地的乘客们各自的目的地去),虽然也具有缓解部分城区、部分时段的交通拥堵功能,但是它们既不可能彻底解决好现代的世界“城市交通难”问题,又在浪费着大量的能源。究其根本,就是这些150年前旧工业社会时代最先进的城市公交运输旧系统、旧体系、旧模式,永远无法从根本上满足和遵循150年后的、今天知识经济社会信息网络新时代的、立体化大中城市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城市建设的立体化法则:城市建设的立体化硬件建设,必须满足城市建设的立体化功能需求;否则,就会发生该功能不能满足的“城市灾难”现象。虽然传统的轨道交通运输旧系统里有一种轻轨——悬挂式空中轨道列车运输系统,表面上看它似乎满足了“城市建设的立体化法则”,已经把轨道交通运输系统的硬件建设在了城市的空中,似乎是也可以满足城市公交立体化的功能需求;其实则不然,因为该空中轨道列车是110多年前的历史产物,天生的本质上就是在满足和遵循城市公交运输最古老的陈旧设计宗旨——“集中一线来实现大客运量运输、并加上全城汽车接续转运”,仍然是只能够沿着城市已有的街道进行线条状的架设和运营,只能够是实行线条状低级运输结构旧模式;这个空中轨道列车不可能跟得上今天知识经济社会信息网络新时代的前进步伐,更不可能满足信息网络新时代的网络新要求。众所周知,网络三大定律之一的网络功效扩张定律——梅特卡夫法则(Metcalfe Law):网络结构的功效价值都是与其节点数的平方成正比。这就要求设计建造的一种空中轨道交通运输系统网络,不仅是要充分满足“城市建设的立体化法则”原理要求来架设在城市的低空中,同时还要充分满足梅特卡夫法则(Metcalfe Law)原理要求来连接成网络运行,以实现从空中轨道交通的网络上走直线,把分散在全城各地的乘客们和货物,直截运送到达各自分散在全城各地的目的地,即是设计一个天生的本质上就是自然地采用了“分散——分散”空中直达网络状高级运输结构运营新模式。举一个例子来说,“分散——分散”空中直达网络状高级运输结构运营新模式,把乘客从A地由空中网络上走直线直截运送到达乘客的目的地D地,所走过的路程长度,比较“分散——集中——分散”的地面上下接续、拐弯抹角地转运乘客的线条状低级运输结构旧模式,把乘客用汽车从A地运送到地铁、轻轨的沿线车站B地,再由地铁、轻轨把乘客从B地运送到地铁、轻轨的沿线车站C地,再用汽车把乘客从地铁、轻轨的沿线车站C地运送到乘客的目的地D地,所走过的路程总长度,统计平均大约要少29%。换句话来说,“分散——分散”空中直达网络状高级运输结构运营新模式,不仅可以节省了城市传统的旧轨道交通能源的29%,节省了运营成本的29%,增加了运营时间的29%,而且也为乘客节省了乘车时间的29%,节省了乘车费用的29%,增加了生活、工作时间的29%。经过初步的设计分析计算,在建设投资额相同的条件下,这种空中轨道交通运输系统网络的客容量,将可以达到地铁网络客容量的6.667倍。所以,这种空中轨道交通运输系统网络,将能够轻易地满足现代超大、大中城市交通立体化功能“质”与“量”的新需求:“全天24小时的和全城范围的运量分布、大小随机变化着的广大市民的出行需求”和“巨大的以至于成倍增长的立体化的交通客流量需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任海,未经任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9536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向限车轨系统
- 下一篇:一种汽车转向助转转盘装置及其应用方法